“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感到很幸福!自从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这样的‘村晚’就一场接着一场,节目适合我们村民的口味,展示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风采,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近日,谈到刚刚落下帷幕的庆“五一”村晚汇演,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村民王大姐开心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阵阵擂鼓声,安字营镇王洼村庆“五一”村晚文艺汇演在王洼村鼓儿哼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民星”们用歌舞、戏曲、“鼓儿哼”非遗文化等形式讲述着老百姓的文化故事,承载着乡音,演绎着乡貌,传递着乡乐,凝聚着乡情,村民们便纷纷来到广场上,感受“村晚”的氛围,欢声笑语荡漾在广场上。

“鼓儿哼”作为一种古老的曲艺表现形式,由唐代的渔鼓、道情演化而来,它扎根镇平的村村寨寨,唱遍了伏牛山脉的村村镇镇。“鼓儿哼”通过其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表演技巧,贴近生活的小段,活泼逗趣的小书帽,使多少鼓儿哼戏迷们赞不绝口,多少农村的大爷大妈们都能哼上一段,深受民众欢迎和喜爱。

2021年,镇平“鼓儿哼”由文化馆申报,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统计,安字营镇作为“鼓儿哼”艺人最多的乡镇,是“鼓儿哼”之乡,该镇专门设立了“镇平县鼓儿哼传习所”,又在王洼村设立了“鼓儿哼”广场 ,大力推动文艺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晚’活动的开展,把村民从牌桌、酒桌、手机屏幕上吸引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鼓儿哼’文化广场的建设,为家乡的文艺爱好者和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们在家门口搭好舞台,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活跃乡村文化氛围,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王洼村支部书记范国彬说。

下一步,安字营镇将继续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村晚”活动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惠民演出活动,传承非遗文化,点亮“文明幸福星”,引导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明新风尚。(朱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