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下旬,身处西柏坡毛主席,几乎同时接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多份发来的电报。

电报里,彭老总盼望徐向前率领第1兵团渡过黄河,赶赴西北战场给会同西北野战军给“西北王”胡宗南有利的打击。杨得志、罗瑞卿则希望与第1兵团联手,对付绥远的傅作义。

为何徐向前第1兵团,成为彭老总、杨得志、罗瑞卿眼中的“香饽饽”呢?

首先看西北战场,在1948年3月的西府战役中,西北野战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出击西府,进逼西安,调动守敌南下,一举收复延安,进占洛川,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的同时,将战线从根据地向敌占区推进,牵制胡宗南兵力的同时,有力的支援了中原战场。

不过,由于在战役指挥上对敌人估计不足,没想到马步芳与胡宗南配合默契,对敌情不明缺乏侦察,担任阻击的四纵,未经请示擅自撤退,造成西北野战军主力一度陷入侧敌、侧水、四面被围的局面。虽然经过十天艰苦作战,部队终于成功突围,但是部队减员1.49万人,被迫撤回黄龙根据地休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

此战之后,西北野战军只剩下5个纵队13个旅6.8万人,与胡宗南统领包括地方部队加起来40万大军相比,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如果有徐向前的第1兵团助阵,局面肯定会大大改观。

另一方面,华北战场,由晋察冀野战部队改编组成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的率领下,与傅作义的暂编第三军、第四军、第三十五军多次展开激战,虽然在察南、绥东战役屡战屡胜,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歼灭傅作义4个兵团近六十万大军,是难以办到的事。

因此,无论是彭老总还是杨得志,都希望徐向前的华北第1兵团,加入本方战场作战。那么,毛主席对此怎么看的呢?

1948年6月18日的一封电报中,毛主席不仅否定彭老总的提议加以否定,还措词严厉的告诉杨得志、罗瑞卿:“向前业兵团业已北上,日内发起晋中战役,随后,该兵团拟固定在晋中打阎,直至攻克太原为止,你们都不要希望其西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

为什么毛主席不同意彭老总、杨得志、罗瑞卿的提议呢?原来,盘踞山西的“山西王”阎锡山,由于部队缺粮严重,制定了“快割”、“快打”、“快交”、“快运”的抢粮计划。为了保卫夏季麦收,歼灭敌军主力,徐向前要与阎锡山在晋中地区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寡不敌众,徐向前的第1兵团困难重重

与当时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相比,晋中地区的局势不容乐观。

由于每月消耗粮食292.5万公斤,阎锡山手下的各部队缺粮严重,纷纷挂出“军食司法部”的牌子,准备到控制区去抢麦子。而此时,如果抽调华北第1兵团赶赴其他战场,不但无法打破阎锡山的抢粮计划,而且还会影响到后面的太原战役,甚至会延后收复山西全境的时间表。

因此,毛主席决定徐向前的第1兵团当前任务是保卫晋中麦收,削弱阎锡山的军事实力。此举自然与徐向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事实上,早在1948年5月30日,徐向前给上级发去一封电报引人注目,电文中写道:“虽以保卫麦收为目地,但是应充分估计阎锡山势必不会坐以待毙,必然纠集其主力与我决战,以图解决其粮缺、兵缺之难题。我方只有与敌主力决战之际,给予歼灭性打击,才能确保麦收,尔后创造攻其太原的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但是要对付阎锡山的部队面临三大难题。

1、敌人兵多,装备好,工事坚固,机动性强,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临汾战役之后,阎锡山震惊之余,收容从运城、临汾等地逃回来的散兵游勇,招兵买马、千方百计扩编部队保卫晋中。除派一个师防守大同之外,其余3个集团军、5个军、14个师、3个总队内包括投降的日军为骨干编成的第10总队、22个地方团、21个保警大队,13万大军,防守晋中各个要点,另有飞机37架常驻太原。

2、我军苦战拿下临汾的消耗严重,部队疲劳,急需休整。

以第八、第十三两个纵队,华北炮兵第1旅一部,太岳军区部队、吕梁军区、陕北警备旅、晋绥、太行与北岳军区部队各一部,组成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总共46个团约6万人,在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率领下历时72天战斗,于1948年5月18日,取得临汾战役的胜利,收复晋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我军歼敌2.5万人的同时,部队也付出伤亡1.5万人,非战斗性减员2000人的代价。虽然俘虏6000人,但是大部分不能补充部队,需要在后方进行训练和思想教育。事实上,临汾战役后,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只补充1600人新兵,加上6000人伤员归队,总计补兵只有7600人。

因此,造成战后各部队连队战斗兵员短缺严重,一个主力团每个连最多66人,最少才28人。人数最多的十三纵37旅,每个营只有两个连,每连两个排,每排仅两个班而已。

3、平原地区作战,部队柴草供应短缺。

打完临汾战役,徐向前要率部北上晋中作战,加上民工10万人,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由于当时部队缺乏现代化野外烧水做饭设备,每天最少消耗柴草30万斤。在不同于山地的平原地带,平常当地居民烧柴本来就困难得很,一时间上哪儿找那么多的柴草供应我军呢?

因此,上级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开始只要求第1兵团在保粮的过程中,寻机先歼灭敌1到2个师就可以。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徐向前却有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司令员指挥作战

作战会议有人反对超额歼敌计划,徐向前:错了由我负责

在一次兵团作战会议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徐向前果断提出超过上级要求两三倍的歼敌计划。有人当即对徐向前表示反对:“徐司令员,您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相机歼敌1到2个师是较为稳妥的,要不容易出问题。

对此,徐向前语重心长的说:“晋中战役目的,是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应尽可能利用我军

野战的机会,诱敌决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歼敌愈多,解放太原就愈加顺利。敌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晋中平原抢粮运粮,正给我军以可乘之机。我军以6万之师北上,运动作战,分两次吃掉敌人的四至六个师,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徐向前斩钉截铁的说:“按常规,我军经过临汾攻坚战之后,应该休整才对。现在打破常规,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错了由我负责。”

那么,徐向前怎样克服困难,出奇制胜打阎锡山一个措手不及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灵机一动,为了掩盖我军即将准备晋中战役的真实意图,派出地方部队伪装第1兵团主力部队,大摇大摆进军凤陵渡,发动当地群众,征集大量船只,准备西渡黄河赶赴西北地区的样子。

为了进一步迷惑阎锡山,当时我军报纸更是刊登《徐向前将军谈临汾胜利》的文章,造成徐向前所部第1兵团主力正在休整的假象。与此同时,徐向前还故意释放一批俘虏,散播关于华北第1兵团挥兵西北战场和东进豫北,准备攻打安阳的“好消息。”

得到消息的阎锡山大喜过望,给下属打气:“徐向前的第八纵队已过黄河南,第十三纵队返回河北。现在只有一个地方纵队沿汾河与同蒲路两侧北上,现在正是重兵出击,全力抢粮的好时机。”

阎锡山当机立断,除保留部分兵力固守晋中外,命令第三十四军、第四十三军、第六十一军各抽调一部兵力,组成“闪击兵团”出城抢粮,长期固守太原城所用。

意想不到的是,率领第1兵团主力秘密进军晋中的徐向前,不但得到当地经过土改群众支持,有23万民工支援部队,运送大量粮草、弹药、柴草,而且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命令北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与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组建作战部队,秘密潜入榆次以南地区,归徐向前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司令员

徐向前命令这两支友军部队,分别攻击汾阳、孝义、灵石等地,1兵团主力隐蔽开进直插敌人腹地。结果阎锡山的“闪击兵团”13个团,准备趁抢粮之际将吕粱军区的两个旅一口吃掉,突然在张兰店火车站,遭到徐向前第1兵团的伏击,大名鼎鼎的“亲训师”第72师和亲训炮兵团全军覆没,暂编第70师大部被歼灭。

战后,战士们兴高采烈:“徐老总真是神机妙算,连敌人都听他乖乖调动。”

坐镇太原想等来喜讯的阎锡山。没想到得到败仗的消息,一时间痛心疾首,身边的高级顾问原侵华日军旅团长原泉福咬牙切齿的说:“固守太原只有坐以待毙,眼前道路只有一条,我们也只有寻找徐向前的主力进行决战。”

阎锡山觉得言之有理,派出自己的野战军司令赵承绶担任总指挥,原泉福为副总指挥,统一指挥第三十三军、第三十四军、日军的第十总队,兵分三路企图在祁县、平遥以东地区与华北第1兵团决战。

结果急于决战的赵承绶所部,反遭我军包围。经过长达20多天的激战,晋中战役胜利结束。

此次战役,华北军区第1兵团横扫灵石、介休、孝义、全歼平遥、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太谷、祁县、晋源等县城守敌,俘敌山西保安副司令兼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以下将官14人,歼灭阎锡山部第七集团军总部、5个军部、9个整师、2个总队全部,加上地方杂牌武装,共计10万余人,收复县城11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中战役示意图

狂妄自大的原泉福哀叹:“没想到,徐向前大大的厉害,第十总队全完了。”说完,让身边的参谋长开枪,这个日军旅团长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接到战报的华北局和各个野战军一时间都发来贺电,经毛主席修改的贺电中说:“仅仅一个月,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力极大。”

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毛主席留住徐向前的第1兵团在山西对付阎锡山不但是一招妙棋,而且远比派出西北战场,回绥远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