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刷视频玩,大概是大数据不忍看我如此颓废, 给我推送了个 号称是 退休老师 的账号,老师要发挥余热,做了一系列家访中国的视频。

我本以为有「退休老师」「家访」这两个标签,作为小学生家长的我,应该挺受益的。

结果,越刷越生气, 本着自己生气不如大家一起生气的原则,就有了这篇文章。

01

这个退休老师有好几个账号,个人介绍一栏有很多光鲜靓丽的抬头。

比如,资深家庭教育实战专家,32年资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美国萨提亚高级心理咨询师,还写过家庭教育的书,多次荣获省和全国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等等。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挺唬人的,绝对的教育专家。

我也是被这些名号吸引,刷了好几个家访的视频,试图从里边找一些有用的干货,结果,不适感让我退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期视频,是退休老师去一个初二的女生家里家访。 为了方便称呼,就称这位老师为 赵老师吧,谁让赵是百家姓第一名呢。

前半部分还算正常,赵老师虽然普通不标准,但对家长,对孩子说话都很客气,还一直说女孩是好孩子,初二很重要之类的。

等赵老师踏进女孩的房间之后,视频走向了另一个画风。

赵老师先说「女孩的房间很干净」,这应该是唯一一句能听的话。

紧接着,赵老师走到女孩的书桌前,开启了「恶魔」模式。

女孩的书桌上有很多她喜欢的小玩意(抱歉,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这些小玩意很整齐的摆在书桌上,足见女孩对它们的爱护。

说实话,我也不赞成书桌上摆这么多跟学习无关的好玩又好看的东西,很容易分心。

所以,当赵老师开始说这些东西会让孩子分心的时候,我虽然不认同她说话的语气,还没觉得有多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她开始自信又强势地输出,随意把玩女孩心爱的玩具,粗暴地把它们扔到大袋子里,嘴里一直在说着「说这都是什么」,「你初二了呀,怎么像个穿尿不湿的娃娃」,「收起来收起来收起来」……

书桌上女孩喜欢的小玩意们,喜欢看的漫画书,都被赵老师扔进大袋子里。

赵老师还要求女孩把它们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她走的时候还要检查。

女孩拎着袋子下楼了,赵老师得到了女孩妈妈和姥姥的表扬,说这些东西说孩子很多次,都不听,还是赵老师说话管用。

赵老师顺势批评了妈妈,怎么能总给孩子买这些玩物丧志的东西呢?真是慈母多败儿呀!

除了扔女孩的玩具,赵老师还曾经让一个男孩亲手砸了自己喜欢的高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孩犹豫不舍得,赵老师就说,这是你爹呀还是你妈呀……男孩迫于无奈砸了,赵老师还说,这是你自愿砸的。

看到这就一整个大无语,孩子喜欢的东西是玩物丧志?全扔了就可以专心学习?要是真这么简单,当家长也太容易了。

02

我发现啊,这位赵老师最擅长的有两件事,一是扔扔扔,二是买买买。

扔,就是扔孩子喜欢的东西。

比如手办,玩具,她眼里没有营养的漫画书、低智书。

我瞅了眼我家的玩具架和书架,估计赵老师一来,我家就可以空一大半了。

买,就是买她认为有营养的教辅和名著。

有一期视频,赵老师看了孩子的书架,毫不留情地批评妈妈认知不够,给孩子买的书不行,直播间买的吧?

孩子是好孩子,书没买对,努力半天白努力,妈妈的认知拖孩子后腿了。

然后,赵老师就带着家长们去了书店,现场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赵老师就是有魄力,给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买了很多教辅资料,比如教材全解,还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名著。

家长们抱着厚厚厚厚的好几摞书回了家,看着这些有营养的书信心满满,这些书会成为孩子进入清华的阶梯吧?

被赵老师诟病的没营养的书,比如漫画书,充满童趣的少儿文学书,从考试的角度看,确实没啥用,考试不考,内容幼稚,还被各路大神点名批评,没营养,耽误孩子。

可是,架不住孩子喜欢看呀,学习累了看会儿漫画书,总比刷短视频玩游戏好吧?

从效率至上的角度看,玩具也好,漫画书少儿书也罢,都不如刷几套题看几本名著有用。

但孩子不是机器人,他们做不到一天24小时都高效学习。 孩子做不到,大人也做不到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成年人能做到每天24小时高效工作,只做高效率的事,相信早就给孩子拼下来金山银山,也没必要卷孩子学习了。

03

看赵老师的视频,除了她自信强势的输出让我不适,很多家长的态度也让我替孩子难过。

那个被逼着砸高达玩具的男孩,家里墙上贴着奔名校的目标,学习桌上摆着摄像头,砸玩具的时候妈妈一脸事不关己的态度,我不敢想象男孩是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的。

妈妈大概率也觉得男孩喜欢的高达影响了他冲击名校,觉得男孩贪玩不够努力,不够懂事,所以才邀请了赵老师来家访,来改造孩子。

那个拎着两大袋子喜欢的小玩意的女孩,走出家门的时候应该很希望妈妈能帮她说句话吧?「别扔到垃圾桶里,收起来不放在书桌上行不行?」

孩子有点爱好是多么大的罪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读哈利波特的孩子就高大上,喜欢看漫画的孩子就不争气?

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心情,何必要分个三六九等,连看本书都要被贴上标签?

世界名著是好,但也要有一定的积累才可以读进去,才可以读懂啊。

单纯因为语文要考就去读,让小学生读《战争与和平》,读《百年孤独》,能读懂才怪。

孩子是要有目标,要有梦想,但这个目标和梦想,不是只有清华北大哈佛剑桥。毕竟 对绝大多数来说,这样的目标不是梦想,而是白日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

对孩子来说,学习的压力已经不小了,玩玩喜欢的玩具,读读喜欢的漫画书,甚至玩两把游戏,都是缓解压力,体会生活乐趣的方式。

把这些东西都剥夺了,孩子的压力又该如何释放?

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很重要,但孩子能身心健康地长大更重要。

作为家长的我们,多看看身边的孩子,少信那些网上的专家大神,没有人有那么多神奇的魔法,扔点东西买点东西就能让孩子学习逆袭,成为人中龙凤。

多给孩子点喘息的空间,别为了学习逼疯孩子!

还有,希望各路网络大神珍惜自己的羽毛,如果做的不是教书育人的好事儿,就别滥用「老师」这俩字了。

更多走心分享,关注▼▼▼@ 柚妈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