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拧巴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有拧巴的时候

工地上的民工,一天工资三四百,送外卖的小哥,一个月七八千,开网约车的司机一个月也能挣五六千,都是没有什么门槛的行业。工资3,4000一个月,连租房吃饭都不够。

进得去的名校,脱不下的长衫。下了决心要闷头搞钱,却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姿态。是一种普遍的拧巴心态。相比于傲气或者懒惰,拧巴心态才是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如果提前预知十几年高等教育,最后是这样一个结果,我想很多人可能会重新做决定。当学历文凭不再稀缺,硕士一年都批量生产120多万人的时候。学历普通劳动力一样,只有量的优势又叫工程师红利。廉价且巨量的工程师红利,形成技术人员的价格洼地。中国制造业势必在全球会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对于拧巴的人来讲,最大的问题在于,期望与现实的冲突。努力适应新环境,融入公司氛围,多和公司同事沟通,迅速上手工作,是克服水土不服的有效方法。

扭捏拧巴,一直不行动,在等待中消耗时间。懂得很多道理, 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只因为道理千万条,肯干才是第一条,哪怕道理是错的。

告别拧巴心态,想干什么就去干,哪怕起初很糟糕,结局未必是坏的。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从来不缺华丽的构想,缺的是一步一步从起点到终点的行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