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先生往日自诩志向远大,某天看到郭德纲所说的那种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视频,恍然间豪情万丈要干一番事业。转头一想囊中羞涩,创业缺人、缺物。于是作罢,安安静静地刷手机。

都什么年代了,还想着单打独斗?

从古至今,成功的秘诀往往在于如何巧妙地“借”。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借智慧、借资金、借人才、借势或者借力,都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桥梁。

让我们一同探索赢家思维“万物皆可以借”的奥秘,学习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风而呼,闻名遐迩

先来看看三国。刘备没有战将,他向公孙瓒借赵云;没有容身之所,他向孙权借荆州。诸葛亮借东风,利用自然之力助火攻,一战成名。曹操更邪乎,秘密地杀害粮草官,借他的人头稳住军心。当然,曹操的做法在后世看来不地道。

借势,是目标确立之后的行为选择,即是在恰当的时机,借助外部环境的力量,实现自身的飞跃。

借势,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找准风口,顺势而为,就能事半功倍。

刘备和曹操起初都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幌子,所以他们什么都敢借,而且借得理直气壮。甚至有人不需要他们开口去借,“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乃多与之金财”(语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你看,有大财主主动给刘备送钱。

对企业而言,借政策的东风,发展政策支持的产业,可以拓宽国内和国际市场。有补贴的行业不去做,偏偏去做高污染之类限制发展的行当,这就不是借势而是逆势而为;电动汽车需求广泛,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执拗地搞燃油汽车,和市场走向对着干,这就是自找苦吃。

鉴于现在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普通人不宜报考二三十年前的热门专业。顺应经济和行业趋势,学习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能减轻就业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纵连横,共谋大业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可以弥补自身短板,这就是借助外力。

刘备借荆州,借的是地理位置的优势;孙权借给刘备,是为了抵抗曹操的军力。刘备借到了地,孙权借到了力。

解锁后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