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正科和副处看似只有临门一脚。

但是在基层,这可能是晋升难度最大的一个坎了,没错,每一次提拔晋升的难度都不小,越是往上难度系数蹭蹭往上飞涨。

一个县,科员有那么多,在之前公务员没有扩招之前,里面有一部分的以工代干的人员,虽说没有占用编制,但是能够为单位做些事情,故而单位并不是满编运行。

一些招录进去的公务员,尤其是乡镇公务员大多排队就能晋升副科,最后还能混个二主甚至是一主退休,但眼下有了变化。

这个新常态就是逢进必考,对原先的以工代干人员的进入有了严格限制,就是说现在不怎么招合同制人员了,等老同志退休后一个单位的无正式编制人员就没有了。

这也是好事,把那些凭借父辈关系进入体制的人给堵住了,大家都凭自己的分数。

但是,都是正式编制,彼此间的竞争就更激烈,想晋升副科实职就难了,那些走职级的人在县城里的科级单位,或许就得是三主退休了,这点乡镇的朋友要有准备。

这点对正科实职的领导来说,也有些类似,比如,会有越来越多的选调生占据了正科职务,而普通公务员想晋升正科难度上也会变大,选调生就是当领导培养的。

选调生在进入体制的时,就已经被严格筛选一遍,专门挑那些适合干行政工作的。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乡镇正科升副处也会形成一些新的规矩,来和省市级机关竞争一些副处实职的名额,关照基层干部。

我觉得第一不变的情形就是,每次换届保留1—2个名额,留给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升副县长,要让乡镇书记看到希望,其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打击掉,不然谁肯努力呀!

这样的书记,至少在两个乡镇有过党政一把手的经历,而且大家心知肚明,能够直升副处的,都是来自大的、重要的乡镇。

各个乡镇的书记,平时还老哥老弟的称呼着,说不定某天别人成了领导,而自己却只能到科局担任个局长,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退居二线,或者去人大政协工作。

当然,对于有人重视的基层正科,除了安排到经济发达的乡镇,另外还有一种迂回曲折的升副处路线,那就是去常委单位。

比如组织部担任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或是县纪委的第一副书记,这些人如果运气不是太差,解决副处实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次也是一个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的岗位,当然也有任副县长的案例。

总之,虽说晋升的身份越来越有特征,但一个县保留的“老规矩”是依然存在的,作为体制中人,这些变与不变弄清楚没坏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