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餐桌,看大食物观

“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这是《摆脱贫困》一书中的一段话,作者是彼时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

1990年,习总书记就用“大粮食观念”阐释农业发展观念需要转变。30多年过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食物观的思考也更加深邃。

大食物观是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食物供给观念,其核心理念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这一观念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农业商业化发展。

让我们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方向来看,大食物观要求农业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支撑,通过不断提高现代化程度,确保农业的高效运转。这意味着农业生产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追求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国家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撑。

大食物观主要为了强调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农业发展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地维护引导演变、灾难复苏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大食物观更需要关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近些年来,大食物观推动了农业商业化发展。通过加强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建设,开发农产品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领导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并与国内外市场加强联系,实现产销一体化。这有助于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可是,要想充分实现大食物观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面对一些挑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需要适应现有自然环境,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可能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和农业管理系统,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总体来说,大食物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农业发展。它不仅关注农业生产本身,还注重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和商业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我们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理念,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