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疑是一个备受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代,三国时期也是一个智谋与英勇相互交织,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创造了一个个传奇的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的每一段故事都是那么的精彩,也铸就了一段段传奇的历程。

“卧龙凤雏”一词在三国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诸葛亮的名讳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庞统在三国中也是一位谋士,只不过他命运多舛,最终在落凤坡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了六个字,深刻地揭示了刘备的真实面目,然而这六字却未能被魏延理解,成为众人心中的一大憾事。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被赞为“卧龙凤雏”,字士元,是蜀汉的重要谋士,精通兵法,才智过人,拜在刘备麾下,深受刘备重用。

庞统虽受刘备重用,但是刘备表面以仁义著称,实则心思深沉,精于权谋。

初见刘备的庞统也以为刘备是一个仁义之君,直至临终前,才发现刘备的心思,不顾前者的颜面,当众拆穿其真正面目,但刘备却表示不在意。

在攻打益州之前,刘备犹豫不决,最终庞统多次分析利弊,才成功说服刘备。

庞统在准备借会盟之机,诛杀刘璋,挥军直取成都,结果刘备认为此做法不够仁义,便未应允庞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由于刘备的犹豫不决,攻打益州已然错失良机,刘备面临着退兵回荆州的风险,庞统又献出了上中下三计。

庞统建议刘备与刘璋撕破脸面,挥军直取成都,但最终被刘备拒绝。

最终刘备选择了庞统的中策,剿灭了刘璋的手下,占领涪城。

在庆功宴上,庞统看清了刘备的真正面目,原来刘备并非是真正的仁义,他一直以表面的仁义之心,来换取他人忠心,最终,在雒城之战中,庞统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

这天,庞统与刘备商议进攻雒城,兵分两路出发,但两人的行军路线却是相反的。

刘备战场经验丰富,走的确是大路,庞统一介文人竟走的是小路,而这一决定也是让人感到诧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行军之前,诸葛亮曾提醒庞统,但庞统却是一意孤行,明知小路有危险,却依然冒险前行,只因他觉得此战值得冒险。

一旦庞统从小路奇袭成功,刘备便可以轻松攻入成都,击败刘璋,如若在路上遭遇意外,刘备也可以找到合理的借口进攻成都,也不会对刘备的名义有所损害。

果然不出所料,庞统在小路偷袭雒城时,遭到伏击,被蜀军射成重伤。

身为顶级谋士的庞统,在临终前的一刻,庞统说了这么六个字:“切莫以我为念”,这六字究竟有何深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莫以我为念”的意思是不要想念我?其实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这六字的意思其实是靠苏刘备不要考虑我,不要因为他的死为名声所困,理应借他的死为契机,占据大义,持续加大进攻,一举打下成都!

只因庞统在与刘备接触的过程中,太过于了解刘备的为人,知道他会因为一个所谓“仁义”的名声暂停进攻,因此在临终前提醒刘备。

谋士不愧为谋士,即使临终前也能一句拆穿刘备的真面目,但在刘备军中的魏延却一直未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一直忠诚踏实的为刘备卖命,最终也丢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