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呱妈,高级育婴师一枚,母婴从业十余年,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让你轻松带娃。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就经常会出现“非常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的情况,这也被称为“重复练习”。

但一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会阻碍孩子专注力的养成。

比如孩子正在专心看书或者摆弄玩具的时候,家长就让他喝水、逗他玩,这种持续不断地长期打扰,会逐步破坏孩子天生的专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什么是专注力?

它指的是一个人专心于一件事、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专注力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知识与技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专注力高的孩子,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可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休息或探索新知。

02

专注力特点

1、孩子专注力时间短

(1)3岁孩子有目的性地持续注意某个事物的时间是3~5分钟;

(2)4岁孩子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

(3)5~6岁孩子可以持续10~15分钟;

(4)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

(5)12岁以上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则可以达到30分钟。

2、孩子专注力具有外源性

孩子的注意力是外源性的,他们就像一块海绵,时刻在吸收外界的信息,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注意力就容易被吸引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

刚睡醒就立马抱起来

很多新手家长一看孩子醒来,就立刻过去抱孩子,哄孩子,这是错误的,如果宝宝一醒来很安静,可以一个人玩儿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这个时候是在形成宝宝自己的注意力机制,慢慢学会专注一件事,而大人的加入,则是对这个过程的破坏。

一次性提供太多玩具

如果你给宝宝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会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玩具太多,宝宝就会不知所措,只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玩一样、扔一样,结果什么也没玩成,一直处于简单的摆弄阶段,不能真正深入玩玩具,注意力也难以得到集中。

陪伴时不专心

如果父母在陪伴宝宝玩的时候分心做其他事,那么宝宝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家长的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宝宝的注意力,所以陪宝宝玩耍,就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专心陪伴宝宝吧。

不要过度代劳

宝宝的成长是探索世界,需要他们自己去体验,而家长们的“保姆式代劳”非但不会促进孩子们成长,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自然本能,更会对孩子未来在社会独立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

不要盲目纠正宝宝

当宝宝做事情特别执着,特别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定要家长给他做了一个演示才罢休,看似宝宝特别认识理,实际上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04

专注力的四个阶段

1、简单专注:在三岁前,孩子专注力刚刚萌芽是尽量不要去打断;

2、共同专注:当孩子看一些感兴趣的绘本时,父母主动参与,共同关注某一件事;

3、收回专注:当孩子有了共同关注过后要开始有意思的加入一些干扰因素,让他慢慢适应非完全无干扰的环境;

4、沉浸专注:一种心流的状态,完全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一种忘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专注力提升技巧

1、创造一个简单的硬件环境

嘈杂的环境容易使宝宝心分心,因此可以为宝宝安排一个有条不紊的环境。

周围不要有太多玩具,当宝宝在专心做事、看书中时,尽量使他不要受到周围的干扰(电视机或者人为的吵闹)。

2、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宝宝能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时,会获得成功的经验,并享受这个乐趣的过程。无论他完成的多不完美,都应给予鼓励,有了成人的陪伴和鼓励,宝宝会更有信心,更有效的完成活动。

3、教会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成人的世界里,一心二用的情况也很普遍,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看书的时候玩手机,边和孩子说话边打电话。

很多家长无意识的行为,其实对孩子养成一心一意做事的习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一次只做一件事,是教会孩子做到专注状态的根本,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关键。

4、让宝宝自主进食

很多老人在宝宝吃饭时会故意逗一下或者给宝宝喂食,其实这是错误的,宝宝独立吃饭需要手、眼、嘴的高度协调,这些协调与配合受大脑的指挥,让宝宝自己吃饭还有利于宝宝不挑食、不便食的习惯形成。

呱妈养娃

千万妈妈都在看的呱妈养娃小秘诀,你都Get了吗。主编:呱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在宝宝成长路上,我们亦师亦友亦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