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说的:

可是,社会的价值体系判断,是偏重形式、还是偏重心。疑问交给下一步电影《寻找薇薇安·迈尔》。

于是看了这部纪录片电影没有答案。

1

影片讲述了一个旧货商,经拍卖收获了一位去世老人的旧物——一堆箱子,有旧衣物、小票、报纸、胶片等等。将胶片冲洗出来,发现是非常好的摄影作品,分享在网络上,受到欢迎。于是他开始调查这个无名老人,了解这位无名的艺术家,为寻找的过程拍摄纪录片、策划摄影展览、出摄影集……最终,发掘了这位无名老人,薇薇安迈尔,成为了街头摄影艺术家

如果说《金的音像店》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的炫技,这部《寻找薇薇安·迈尔》更像是一部展览的预告、广告宣传片。无论导演的态度、被采访对象的台词、表达。前者更像是伪纪录片的虚构电影,却又实际存在。后者更像是营销广告,人为塑造凭空描绘的营销片。

2

借用豆瓣的评论,影片从收旧物开始,然后发现一张张极有艺术感的照片。然后从讣告寻找发现薇薇安,生前职业只是保姆。此时展现了冲突。之后开始调查身世:法国口音、间谍、不同拼写的姓。接着揭露怪癖:走路姿势、收集癖(小票、报纸等等)。最后又从不同人口中表述她的阴暗面:日常性格的暴戾孤僻、虐童倾向、与雇主相处不和。最终靠接济孤独终老。逐渐从一个普通的日常摄影爱好者,塑造成了一个符合大众刻板印象的艺术家:孤僻、偏执、不被世人理解、有自己的追求、最终孤独疾病缠身终老后作品大卖。

在被导演营销、被之前合作的雇主消费、被展览方消费。看似皆大欢喜,而她无法置言。

并不是说故去艺术家的作品不能被发掘展现。而是发掘这个动作。同上周的疑问,社会的价值体系判断,是偏重形式、还是偏重心。如果论迹不论心,导演是正确的。但是假如一个分文不值的艺术作品,经过包装、描述故事,而被捧上神坛,这是否算劣迹?(此处指的不是薇薇安迈尔)。当大众的情绪被调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从中获取的感受不同,在一幅画前,其内心的感受,对其的影响各不相同。假若有人从此走上了艺术家的道路并且留下了旷世之作,那么回头将如何评价这幅画的影响。

3

同样地,描述包装的薇薇安迈尔是不是真的薇薇安迈尔。她的形象是不同的人,不同阶段拼凑而成。就像通过化石还原原始动物。它是否是真实的它。或者,真实的它是否有意义。我们只想接受我们自己的理解。真相与真实似乎并不重要。

自己的感受是自己。别人的判断是自己。为了别人的判断而扮演的是自己。扮演后被曲解的是自己。人生如戏,也是在找自己。

在薇薇安众多黑白人像照里,表情严厉的男人,实际上是不是小孩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EACE

心平能愈三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