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个月前,深圳人的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一份倡议书,标题是:

百花的业主,醒醒!

文章开头,是振聋发聩的11个反问。百花片区的二手房价跌幅排进深圳前三,连龙华的价格都不到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倡议书说不是市场行为,而是:

中介制造的陷阱。

他们先是向业主发送并不存在的超低挂盘价和成交价,在业主间造成恐慌。

接着,故意发布并不存在的价格展示给同行,在同行间制造烟雾弹;同行向业主求证,就是在免费为他们变相打击业主。

最后,中介再从中挑出一两套做典型案例。利用业主间的信息差,进行两边压价。二手房的价格,一来一回,就这样被打了下来。

几乎是和深圳同时,北京的房东也幡然醒悟了。

一位回龙观的业主告诉子姨,他的房子从2023年10月挂牌以来,到现在降了100万了。明明前一年,小区里同户型的成交价还是745万,到现在,出价的只有610万了。

这套房子,他是在2018年花了660万购买。电梯次顶,光租金一个月都有9000。

挂牌后,他也知道市场不好,心理预期就是保本,最多比成本少10万。但没想到,房子进入市场后,一路下跌。然而,中介还是不断打电话过来,要他压低价格。

东四环新华联丽景的业主朋友也是如此。

她总结,现在卖房至少要经历五轮降价。

刚开始,中介会在你给出的底价基础上砍一轮;然后中介店长再来一轮降价;等到有买家后,买家的中介砍第三轮;买家中介的店长又来砍第四轮。

终于和客户见面了,坐在谈判桌前,客户又亲自操刀砍第五轮。而所有人都在劝你:

就最后这一哆嗦了,就差这一点儿,签了吧。

到这里,价格已经比挂牌价低了100多万。

她的房子条件也称得上优等。小区内绿化率高达60%,户数少,算是闹中取静。周边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菜市场一应俱全,距离地铁站步行只要5分钟。

而且房子还是小区的楼王,全明户型,高楼层,视野好,卧室窗外见水系,客厅的大落地窗,可以看到城市的车水马龙。

朋友说,无论窗内窗外都价值拉满。她想不通,房子的条件都已经这样了,还要怎么样。

这场谈判的最后,她决定坚持底线,不卖了。

自去年9月初认房不认贷政策后,北京二手房挂牌量突飞猛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增长了2万套。到10月,内网数据更是达到了巅峰,18万套。

经过三个月的去化,挂牌量好不容易降到了16万多。但到了3月,传统的小阳春时期,不少业主都想抓住时机降价出货。

于是,年后链家中介刚复工一周,新增房源就有6500多套。日均增长920套。一个月后,二手房挂牌量重新涨回17万套。

最近,北京二手房的挂牌量,重回17万套以下。这不是自然成交的结果,而是很多业主和这个业主一样,主动下架房源,不卖了。

这一年多以来,北京二手房经历了惨烈降价。即使是豪宅,也没有逃过这一轮周期。各个区域的豪宅之锚,价格都有些崩了。

望京金茂府单价跌破10万,太阳公元单价降至12万,就连内城的中信城一期成交单价,也降到13万。

准备卖房的业主们光是认清形势,接受大幅降价才能卖房,就花了半年多。但事情发展到现在,买家一上来就拿着瑕疵房的价格来比拼,一套更比一套低。二手房东们也撑不住了。

原先跟风卖房的业主冷静了下来,下架房源。想要变现的业主决定把房子出租。他们开始拒绝中介无底线的压价。

北京二手房的挂牌量最近都没有再涨了。二手房的价格跌幅,也没有4月份那般恐慌了,捡漏房越来越少了。

但市场传导的最后一端,新房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五一前,北京官宣松绑限购,规定在当前的限购基础上,可以在五环外多买一套。相当于给一部分人多发了一张房票。

一周多过去,开发商朋友说,没有明显变化。对大部分客户来说,他们担心的依然是后续是不是还会有政策,价格是不是还会再降。

还有一点,有实力、且愿意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客户,不多了。

这个假期,房山中建的一个项目为了去化,已经把分销点位提升到6个点了。

他们利润有没有6个点都不知道。同行们看到这种行为都直摇头,说:

饮鸩止渴。

迎添加子姨微信: zhangziyi10010

注明公司名称、职位和姓名更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