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上海半马国内女子冠军李春霞,成绩为1:13:16。

5月6日,上海半马直通上马成绩门槛公布。男选手要跑到1:19才能直通上马,而女跑者成绩要达到1:34才能挤进100人的队伍。

除了卷,想不出其他任何更贴切的词形容当下跑圈这根本止不住的风潮。内卷的本质就是竞争,在一切都在卷的魔都,没想到跑圈上的卷也如此明目张胆。

按规定,上海半马的男子前200名、女子前100名直通上马。作为跑者来说,如果能以名次直通全马中签率仅为13.7%的上马(2023年数据),那真是接住了一波“泼天的富贵”,让那些指望靠抽签获取上马名额的跑者实名羡慕。

毕竟,实力硬核才是一个跑者最强的竞争资本。

女跑者的世界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是被职场不断压榨的搬砖的人,是孤注一掷的全职跑者,她们的生活可能也从未有“容易”二字。有这些还不够,她们还需要足够快,不然哪能第一时间站在上马起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是精英也不够直通

半马134,意味着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女跑者需要用平均配速4分28秒来完成。

黄雪梅不是一天跑出来的,殷晓雨能拿100多个半马冠军,除了刻苦训练和专注投入之外,也不能忽视她有在专业队训练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获100多个半马冠军的殷晓雨

纯业余选手想跑进134甚至以内,要求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你首先要舍弃“佛系跑”“轻松跑”的念头,严格按课表,有跑量,兼顾综合能力的长期扎实的系统训练后,才有实力和把握去冲击。

2023年,在中国田协召开的2023路跑工作会议上,对原有马拉松大众选手等级评定的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后等级设置从高到低分为精英级、一级、二级。

其中,对34岁以下的女选手而言,想达到精英标准,半马成绩需要在1小时35分。而对35岁-39岁的女选手而言,精英的门槛来到1小时4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修改,是因为近几年内国内大众马拉松选手的水平在不断提升。修改之前的标准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目了然,仍以34岁年龄以下的选手为例,在2023年之前,1:50:00就可以达标精英的跑者需要将PB提升15分钟才能成为新标准下的精英。

从今年上海半马直通上马的成绩来看,仍以34岁以下女选手为例,即使达到精英标准仍可能面临着无法直通的现实,因为上马直通成绩门槛比精英标准还要快近1分钟。

当然,成绩门槛的提升对精英选手而言压力并不大。因为平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已经让他们自身实力和水平比之过往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从而带动中国马拉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只要各品牌不设隐形门槛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直通门槛提升13分钟

有女跑者选择“佛”系心态面对

不光是上海半马在卷,同样具有直通资格的上海女子半马为了能直通上马,成绩也在不断翻新。

2019年是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元年,那一年在易居俱乐部管理层任职的顾怡雯拿到国内女选手的第一名,她当时的成绩是1:25: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2019上海女子半马TOP500

按规则,上海女子半马的前200名直通上马。翻看当年的成绩,第200位幸运者为李芳群,成绩是1:48: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2021上海女子半马TOP500

再看今年上海女子半马,凭强有力冲刺拿到冠军的王蕾成绩为1:20:51。而第200名幸运儿的成绩来到1:35: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48:23→1:35:16,经历了疫情爆发无比赛可跑再到全面放开后,随着锻炼意识高涨而展开的新一轮更激烈的跑道较量,成绩的提升是大众业余女跑者投入时间和汗水,精力和付出后最好的证明。

面对现实,除非躺平,否则只能继续开启hard模式不停地卷或者提升自己。不过,放平心态,一切跟自己竞争就好。

顾怡雯就是“佛系心态”的典范。五年前,她是上海女子半马的国内冠军(1:25:14)。被问及今年的完赛成绩时,她已无法凭记忆脱口而出了。查过后确认:1:29:30。

从五年前的国内第一,到如今赛事第51位,她笑着说,彻底“佛”了。七八年前,自己在上海一些小型半马赛事中基本稳得住前三,甚至拿冠军也不难。但现在即使跑2019年上海女子半马拿国内第一的成绩,前八名都进不去了,更别说站台了。

顾怡雯解释道,2019年前,自己的日常训练相对稳定、系统。月跑量维持在300公里左右,平时会辅之以核心、力量等训练内容。但当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破3”过后,她对跑步有了新的认知,“毕竟也跑了这么多年,达到了自己全马的目标。继续跑下去,无外乎就是250、240,感觉也没个尽头。”

随着工作——运营易居马拉松俱乐部的忙碌,以及自己运动兴趣的偏移,顾怡雯在跑步上没像往常规律、系统的训练下去。现在的她月跑量就100公里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易居马拉松俱乐部的负责人,顾怡雯也在以“观察者”的身份审视着近年来大众女跑者的进步。

作为跑步从业者,顾怡雯以“观察者”的身份,发现自己身边一些大众女跑者近些年来明显的进步,“跑步两三年的她们从过去三个半小时开外的完赛成绩,经过在俱乐部的训练后,都大幅提升着各自的PB,好些能跑进310以内,甚至有破三的精英。这些人中职业女性占多数。”

在顾怡雯看来,之所以越来越多女生跑者的成绩稳步提升,原因不外乎有三点。第一:受大家都在进步的大环境影响。

第二,既然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跑步上,肯定希望有所进步和收获。跑步的特质又是不断突破,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跑者在不断PB的推动下向提升自己。

第三,上海运动品牌非常多,各式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不管是各家运动品牌的活动、训练营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跑团、专业跑步俱乐部存在,都是让大家不停地接近更好成绩。

她通过观察觉得,女跑者有一个特点——很能拼,很能顶。不管训练还是比赛,即使她们跑到很喘、心率很高的困难时刻,还是会一直坚持。身边不少这样的女跑者,大家虽然在天赋、速度、爆发力、身体素质等都没男性好,但精神和意志力层面,她们都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该给“女性”下定义,

女性跑者并不弱于男性跑者

女跑者西嘉在过完30岁生日的当周,确认了自己可以提前直通下半年上马的消息。今年上半马比赛中,那时还是29岁的她已经提前被划入三十岁的阵营,以1:32:16完赛(年龄段排名是69位)。去年她的上半马成绩为1:36:20(年龄段排名是第10位)。

她在朋友圈感慨,果然进入三十岁的年龄段,就开始轻轻快快卷起来:从21岁开始跑步、22岁开始首马到30岁以前,她还能沾得年龄段的优势,现在,单单要想提升排名,就得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作为戏谑是跟随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脚步一起成长的跑者,她觉得,每年成绩评判标准、直通标准都在变化,每年的跑者、尤其大众业余跑者的能力都在大幅度提升。比如2016年,女子全马能进430就算不错的成绩,但如今,跑到310以内的成绩,也变得不那么稀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嘉在今年的上半马比赛中以以1:32:16完赛。

谈到如何处理在与跑步相处中产生的压力或焦虑问题,西嘉觉得,对部分能坚持跑步多年、且常年跑量保持较高的跑者而言,除了喜欢跑步本身之外,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自我目标”在吸引她们投入去做这件事:比如比以前的自己跑得更快、比如达标国二国一……在整个满足自我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压力和焦虑产生,有来自受伤、不能继续原计划训练,甚至可能倒退的意外、有与后来者居上的对比后产生的挫败和不甘……

但这么多年跑下来,对她来说,变化的不仅只有跑龄的数字和跑步的里程,更多的变化还有跑者心态的成长——即在产生一些压力和焦虑的时候,找到合适的自洽方式:比如承认自己实力的不足、能力的短板,比如一直谨记跑步的初心是收获快乐等,从而让焦虑情绪得以开解和释怀,在看清症结后找到突破、进步的办法。

西嘉最喜欢的一种跑步状态是拿得起放得下,能接受非赛状态下,日常跑步中去单纯感受只要在跑,在路上就好的快乐与松弛;也能在进入备赛状态后,跟着目标黑练的适当紧绷。允许自己不同阶段的角色和心态调度,才是她不偏离热爱,不被压力和焦虑困扰的法门。

对“如何看待女性跑者现在也这么卷”的这个问题,在西嘉眼里,她认为不应该给“女性”这个性别先下定义,女性跑者并不弱于男性跑者。

从生理角度上来说,先天的生理构造差异使男女之间,尤其在类似于跑步、登山、越野等运动项目上会有差距:比如女性需要更多的脂肪维持生理代谢,一旦体脂率低于16%-18%,就有可能影响月经;在日常训练中,也更易遭遇“女性运动员三联综合症”、胫骨骨膜炎等困扰.....尤其对部分“妈妈跑者”,更要考虑家庭的平衡。女性跑者想取得佳绩,要付出更多努力,但也恰恰是这份努力,使得她们更坚韧。

至于“卷”这个现象,更不需要加上性别了。因为,从跑者的能力和成绩上来说,一直都在卷。只是现在参与跑步的人更多,喜欢跑步的女性跑者也多了,跑步的氛围更好,训练的手段也越来越科学化,所以女生的成绩跟整体跑步的大环境一样,越来越往上,自然也越来越优秀,“卷”并不是现在才卷,只是现在的跑步环境催化出整体比较亮眼的成绩。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默默

设计:viuviu 制图:东海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部分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