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将打造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全球影响力的算力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召开的2024年临港新片区智算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集聚发展新型算力赋能新质生产力若干政策》(下称《政策》)。

加大智算研发投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中心”,算力网是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大规模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

根据《政策》,临港新片区的支持范围覆盖筑强智算中心建设、实施智算高效调度、提升绿色智算水平、支持自主可控的智算要素以及打造创新融合的“智算+”应用场景。同时,结合临港新片区在跨境数据流动的独特制度优势,推动算力赋能国际数据合作发展。

“《政策》的发布,将对临港新片区乃至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算力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陈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政策》将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和优秀企业汇聚临港新片区,形成算力产业的集聚效应。这将有助于提升临港新片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其成为全球算力高地。

陈涛进一步表示,《政策》还鼓励企业加大在智算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可控的智算要素的发展,确保算力产业的安全可控。

临港新片区地处长三角沿海界面的中心位置,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很好地利用空间区位优势,形成算力能力对外辐射的优势。自2019年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已经基本形成完备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布局含三大运营商、商汤科技、有孚网络等8个算力中心。总建筑面积71.4万平方米,已建机架数4万个,规划机架数10.2万个,已上架2.4万个,总功率604兆瓦,可调度的算力约3EFLOPS,约占上海市20%。

按照目标,到2025年,新片区形成以智能算力为主、基础算力和超级算力协同的多元算力体系。临港将大力提升算力规模与效能,力争总算力超过5EFLOPS,智算占比达到80%,PUE控制在1.25以内,算力产业总体规模提升至100亿元。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下称“商汤临港AIDC”)。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智算大楼的内部。来到数据中心,这里整齐排列着数以千计的服务器,发出低沉而稳定的轰鸣声,这些服务器是商汤临港AIDC的“心脏”,承载着大量的计算任务,为各种AI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商汤临港AIDC一期投资56亿元,主要建设园区智算大楼与科研行政大楼,用于AI智算中心平台硬件搭建、平台软件、平台管理系统与大模型应用等多方向研发。项目占地87亩,整体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一期已建成7万平方米,于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商汤临港AIDC已经是国内AIDC建设的“样板间”,也成为亚洲最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

六大重点示范场景

临港新片区智算大会上,还发布了六大重点示范场景,分别是智算+大模型、智算+自动驾驶、智算+新型工业化、智算+算力调度、智算+绿色低碳和智算+自研芯片。

同时,智算集群赋能港大自主算法平台、国产万卡液冷集群赋能星辰大模型、Sensecore智算体系赋能日日新5.0大模型等一批大模型训练集群正式启动。

其中,临港集团的“智算集群赋能港大自主算法平台”,用于3D生成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设计等方向的研究。

上海电信的“国产万卡液冷集群赋能星辰大模型”,提供大模型场景化应用一站式交付,为大模型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

此外,商汤科技“Sensecore智算体系赋能日日新5.0大模型”,则大幅提升了日日新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推理速度,打造了国内首个全面对标GPT4的大模型,并在金融、出行、办公、IP角色等行业实现深耕落地。

商汤项目负责人透露,Sensecore商汤大装置通过重构算力、算法的供给或服务模式,实现了AI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提高了AI技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AI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目前已深度参与并赋能医疗、体育、教育等多个行业。

此前4月23日,商汤科技宣布发布全新升级的日日新SenseNova5.0大模型——采用MOE混合专家架构,基于超过10TB tokens训练,推理上下文窗口200K,全面对标GPT-4 Turbo。

“日日新5.0大模型体系综合能力全面对标GPT-4,技术领跑加速生成式AI向产业落地的全面跃迁,实现大模型按需所取。”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介绍。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通过商汤打造的智能算力中心,可以不断赋能于大模型的训练,目前,日日新大模型体系在自然语言处理、视频生成和深度学习优化等多个方面取得创新。

临港新片区方面表示,将通过本次大模型训练集群的启动,进一步夯实算力基础,释放高地优势,助力算力与大模型产业应用深化联动,进而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