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应对耕地“非粮化”严峻形势,进一步严格耕地保护,各地要始终站在系统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牢牢掌握耕地保护主动权,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减少。

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强化各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同时要深刻认识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确保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推进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各地政府要把违法用地问题整改作为检验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不讲困难、不讲条件把问题整改到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梳理出各地区存在的耕地问题,对发现违法用地整改问题、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对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政策,建立工作台账,细化任务举措,落实整改措施,加快整改速度、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而耕地保护则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近年来,各类违法占地的行为层出不穷,尽管各地都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宣传没有到位。我们要明白宣传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宣传舆论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键时刻更加凸显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要结合当前最新政策,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彩页、设立法律法规咨询台等方式,宣传耕地保护思想,让“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李星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