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序言

唐朝末年,权贵阶级掌握着一切优质的社会资源,平民百姓在他们的剥削下,生活极其困苦。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名叫黄巢的人,以其不凡的胆识和勇气,挑起了反抗唐朝统治的起义大旗。

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起义行动震撼了当时的整个大唐王朝,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科举失意

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虽然不用种地,却也不算什么大富大贵,而且,在那个年代,商人是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很低。

黄巢自幼聪明好学,参加过一文一武两次科举,都落第了。如果说文科落第是他学识不高,武科的时候却因为相貌丑陋被淘汰了,武艺不如他的人反而考中了。

那时候的科举是非常黑暗的,平民家的孩子,即使有才华也不一定能考上。

例如著名诗人杜甫,还是贵族后代呢,但是他的家道已经中落了,所以他都没有考上。

再如另一位诗人温庭筠,才高八斗,在考场轻松答完了卷子,还能给人传答案,结果人家考上了,他却落榜了。

反观那些权贵子弟,即使没有才华,却可以通过世袭和作弊等手段进入到体制内,继续统治平民百姓。

经受了科举场上的毒打,黄巢彻底认识到了大唐王朝的腐朽与黑暗,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愤怒地离开了长安,发誓要推翻这腐朽黑暗的大唐王朝。

黄巢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讨论时局,寻求改变命运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黄巢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转战全国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响应了王仙芝的起义,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起义生涯。

次年,在蕲州,黄巢阻止了王仙芝投降唐朝的意图,并与王仙芝分兵,开始独立作战。

起义军在黄巢的指挥下,接连攻克了多座城池,给唐朝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战斗中,黄巢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他深知只有彻底推翻唐朝的统治,才能改变百姓的命运。

因此,他率领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然而,随着起义军的胜利,黄巢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他不仅要面对唐朝的围剿,还要处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黄巢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他成功化解了危机,巩固了起义军的地位。

乾符四年(877年),黄巢攻陷了郓州,并杀死了天平节度使薛崇。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并改年号为“王霸”。

他置办了官属,起义军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之众。然而,北攻中原的尝试并不顺利,于是黄巢决定南渡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等地,开山路七百里,最终进入了福建。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围攻了广州。

此时的广州是一个商业中心,有很多外国来的商人,包括波斯人、阿拉伯人、还有比出卖耶稣的人多一个点的人,商人的本性是贪婪的,特别是外国来的商人,看到大唐出了大乱子,也趁机打算占领广州,并在那里建立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宁愿跟着黄巢造反也不愿意跟给外国人当走狗,所以这些商人们就雇了很多黑人雇佣兵,给他们卖命。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黄巢闻讯后,立即率领起义军与黑人雇佣兵展开了激战。在战斗中,起义军英勇顽强,攻陷了广州,但是起义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弟兄们报仇,黄巢下令,把广州城内的黑人雇佣兵和居心不良的外国商人全部屠杀。

三、占领长安,凄凉落幕

由于大唐军队的围剿,黄巢起义军很快又撤出了广州,继续在全国各地作战。

广明元年(880年),他进入了洛阳,并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在含元殿,黄巢即皇帝位,建立了国号“大齐”,并改年号为“金统”。

在长安,黄巢还采取了一项震惊世人的行动——屠尽公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这些官僚是社会的蛀虫,是导致百姓苦难的根源。因此,他下令将俘虏的官僚全部处决,以儆效尤。权贵家族的女眷也被他们蹂躏之后杀死,甚至还要吃肉。

唐代著名诗人韦庄在长诗《秦妇吟》中对此有详细地描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黄巢的这一行动虽然引起了争议,但也充分展现了他对阶级固化的坚决反对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然而,不久之后,长安又被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变得困难。

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了长安。他东进先攻克了蔡州(今河南汝南),进而围困了陈州(今河南淮阳)长达三百天。

然而,由于兵力疲敝,黄巢未能攻下陈州,最终被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中和四年(884年),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在那里战败并自杀身亡。时年六十五岁的黄巢,就这样结束了他的起义生涯。

结语

黄巢的起义在唐朝末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均平”口号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的生平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果不从历史上吸取教训,历史的悲剧就会不断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