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打蒜薹,十月一种蒜,没有一个假期是仁兆孩子能躲过去的……”5月的暖风拂过田野,在“蒜薹之乡”平度市仁兆镇,翠绿的蒜薹汇成一片丰收的海洋。五一假期正值蒜薹大批量成熟期,在外地工作、上学的年轻人纷纷赶回平度老家,帮家人一起“打蒜薹”,这些新鲜的蒜薹被蔬菜商收购后将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兆镇种植户正在“打蒜薹”。

探访 “打蒜薹”是个技术活

近日,平度市仁兆镇东寨子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成片的蒜薹郁郁葱葱、挺拔水灵,菜农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只见他们一只手握在蒜薹上端四分之一处,将蒜薹整体抻直,另一只手握住下端用巧劲儿将整根蒜薹抽出来,几秒钟便一气呵成地完成整个动作,不一会儿身旁的编织袋便被装得满满当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购商前来收购蒜薹。

“蒜薹是用大蒜种出来的,我们一般也叫‘种蒜’,要想种出好蒜薹,首先需要挑选饱满、健康的大蒜瓣种下去。蒜薹生长需要保持适宜稳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光照,温度太低、温差太大都不利于它的生长。一般前一年的9月底,我们就会开始种下大蒜,覆盖第一层塑料膜保暖,11月份天气冷了,就再加一层塑料膜保温。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补充水和肥料,等到来年4月底蒜薹成熟了,就要在一周的时间里抓紧采摘,不然就熟过了,口感会变老。”平度市仁兆镇东寨子村蒜薹种植户于立武介绍,他家目前种了8亩蒜薹,平均每亩能产1800斤。“打蒜薹”需要全人工作业,一家人忙活不过来,便雇了10个熟手帮忙,每人每天的工资就要800块。“‘打蒜薹’听起来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如果折得太短、不整齐都会影响收购价格,我当初是干了一两年才成手,还需要一些天赋才行。现在主要是五六十岁的村民干得熟练,能够保证速度和质量,到了丰收的季节就不好招人,人工费也就跟着涨了。”于立武说。

讲述 甜蜜的苦恼“五一只剩劳动”

在这5月的田野上,年轻人的身影也并不少见,他们纷纷调侃“劳动节只剩劳动”,但汗水中却藏着甜蜜和喜悦。于立武告诉记者,为了尽量节省人工费,一到五一,一家人齐上阵,连自己在外地上班的儿子于琨都顾不上去旅游,赶回来一起帮忙。“我记事开始家里就在种蒜薹了,从小到大每到5月份,大家都要帮忙‘打蒜薹’,今年也不例外,基本全村的孩子都和家人一起在田里忙活,到处都挺热闹的。”于琨说,看着爸妈在家起早贪黑,自己也不好意思当甩手掌柜,这个假期有4天都在家“打蒜薹”。

平度市仁兆镇前头村的大学生冷怡硕也不例外,她告诉记者,自己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五一总赶上期中考试,家人便执意让她在家专心复习。升入大学以后,每逢五一放假,自己便会回家一起“打蒜薹”。“我是4月30日晚上到家的,回家休息了一天之后就开始干活了。每天早晨七八点去田里,晚上六点半左右再回家,村里其他大学生也差不多是这样。”冷怡硕说。虽然忙碌一天之后手指都不敢伸直,一直弯着的腰也酸痛无比,但冷怡硕并没有丝毫怨言,能够为家中出一份力,她感到非常自豪:“农忙时节帮家里分担一下是挺正常的事情,想出去玩的话可以挑其他节假日,越忙越说明有个好收成,大家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我还总结出了一些小技巧,比如‘打蒜薹’的时候身体要尽量和地面垂直,找准重心就会比较顺畅。”

调查 蒜薹价格较往年保持稳定

“今年天气相对来讲比较冷,蒜薹的产量有所减少,往年平均亩产大约有2000斤,今年在1800斤左右,不过总体来讲影响不大。”青岛锐阳蒜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仁智介绍,今年从4月28日开始大规模“打蒜薹”,预计最晚到5月10日便会全部完成。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价格较往年相比仍然保持稳定,收购价在每斤4.7元左右。蒜薹的粗细与长度、是否有病虫黄斑、根部是否整齐,都是收购时的考量因素。收购商主要来自临沂、寿光、莱芜等地以及东北三省,他们将收购的蒜薹销往全国各地。“平度这边有冷库可以贮藏蒜薹,这为远销外地创造了条件。现在全镇有200多家种植户入股合作社,既有老种植户,也有一些年轻人特意回来做蒜薹产业。”吕仁智说。

●延伸 擦亮“仁兆蒜薹”金字招牌

农业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平度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坚持“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不断彰显地域特色,着力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监管、实施品牌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品牌,仁兆蒜薹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10年11月,原农业部批准对仁兆蒜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仁兆蒜薹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等称号,连续四年登上央视舞台。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仁兆蒜薹被指定为峰会食用产品。除此之外,平度市仁兆镇翠连蒜薹水饺获得“山东名吃”称号。

“平度市种植蒜薹的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大规模种植蒜薹。仁兆镇临近大沽河,肥沃的土壤和优质的水源让蒜薹的品质更有保障。”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有关负责人陶跃顺介绍,仁兆蒜薹产地位于平度市东南部、大沽河畔的仁兆镇,种植面积6万余亩,种植户约1.2万户,年产蒜薹4.6万吨,蒜头7.3万吨,蒜薹、蒜头产值达到8.4亿元。

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仁兆蒜薹收获期比国内其他地区较晚,每年立夏前后收获,生长期更长、品质更佳,以细长、翠绿、风味好、不糠心、不膨大、糖度高、耐储藏而闻名。

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广射阳多瓣蒜、本地四六瓣等优质蒜薹品种,积极创建“庄户学院”,对蒜薹种植户进行培训,推广大蒜的标准化生产。同时依托仁兆镇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支持农户组建合作社、设立蒜薹保险试点,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发展蒜薹订单农业。

与此同时,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引进了“套餐施肥”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大蒜的抗逆性,提前预防病虫害,增强大蒜活力,更加适合大蒜生产的全过程,此举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为了帮助种植户增收致富,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介仁兆蒜薹,让仁兆蒜薹的名气打出去,擦亮优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