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28)

钟爱农林事业的国军少将——郑坡

郑坡(1902-1973),别号蓉湖,浙江奉化人。宁波甲种工业学校及浙江体育专门学校本科毕业。曾任绍兴县议会书记,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教员,上海民国商业中学体操教员。1923年在奉化开办农林公司,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国民革命军连长,军校第四期经理科队长,先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11月,北伐军攻占南昌,总司令部宪兵团第三营营长关麟征(黄埔一期)升任代理团长,郑坡接任第三营营长。

1927年,北伐军攻占浙江后,蒋介石为了培植黄埔嫡系,先后成立了十二个直属总司令部的补充团,郑坡任补充第五团(团长陈志达,黄埔一期)第二营营长。蒋介石下野后,部队被裁撤,郑坡到时任浙江省民政厅长朱家骅为培养干部创办的浙江地方自治专修学校,任第二队队长。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郑坡任军委会宪兵团(团长孙星环)第三营中校营长。

1929年3月,由俞济时保荐任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俞济时,黄埔一期)中校团附。

1930年初,国民政府警卫团扩编为旅,俞济时升任旅长兼第一团团长,郑坡升任警卫旅参谋长。同年5月,俞济时辞去兼任的第一团团长职,郑坡接任警卫旅第一团团长。

警卫旅再次扩编为警卫师后,1931年3月,郑坡调任警卫师特务团团长。同年7月,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师长俞济时)第四旅(旅长钱伦体)副旅长。

1931年秋,郑坡辞职了,不知是他本人的意愿还是其它的原因,在上海闸北广中路底开办了大华农场,任场长。这个农场当时在上海可不得了,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大华农场赞助人有:于右任、蒋鼎文、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杨虎等等,这些人都是当时黑白两道的大佬。蒋介石赠送郑坡一幅他自己的半身签名照,孙科为大华农场题词“立国之本”,于右任题词称大华农场为“民生之基础”,李济深题词“民生之本,国计之基”。据说蒋介石和郑坡是亲戚,这农场的背后是不是蒋家的背景呢。到1935年11月,上海举办园艺展览会,出席展会的郑坡已经是园艺界领袖了。并由大华农场农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他著作和编辑的《果树园艺学》、《种植必备》等书籍。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爆发,郑坡会在农林事业上有更多的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坡被迫放弃自己钟爱的农林事业,重返军旅,任军事委员会后勤司令部上校参谋。1939任驻甘肃平凉第十四补训处处长,不久调任西北干部训练团办公厅少将主任。

这个团和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不是一个单位。1938年1月,国民政府将兰州的"甘肃全省中上学校教职员训练团"改组为"西北干部训练团",蒋介石自兼团长,朱绍良兼副团长,葛武棨兼任教育长,直属军事委员会。1939年1月改称"西北干部训练团",3月,将在临洮县举办的"甘肃省保训合一干部训练所"归并本团,成立保训总队,郑坡兼任总队长。

1942年10月,赴四川云阳,接替李奇中(黄埔一期)任第三十五补训处处长。

1943年10月任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总指挥,此时我军与日军在怒江一线隔江对峙,郑坡举办了滇西游击干部训练班,自任团长,积极训练游击战术。

1944年,率部参加了强渡怒江的滇西大反攻,克复了日军的重要据点片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委会少将高参,后调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三组组长。不久以病请辞,再次脱离军界,重操大华农场旧业。1948年在上海参加了黄埔军校建校24周年校庆。

1949年2月,出任由黄埔学生出资,黄雍(黄埔一期)创办的上海中正学校校长,上海解放前夕,为保护学校师生和校舍,以学校拥有的枪支,组织成立护校纠察队。当时淞沪警备司令部下令枪支一律上交,郑坡出面说服了淞沪警备司令陈大庆(黄埔一期),将枪支保留了下来。上海解放后,郑坡将枪支上交上海军管会,并向政府提出回大华农场工作。

1954年,作为历史反革命去淮河洪泽湖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由于他把大华农场的工作经验复制到劳改农场,农场的产生效益明显提高,很受尊重并多次获奖,于1957年元旦保外就医离开劳改农场。1973年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