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毛主席的亲戚王海容也在这一天离世。

王海容与毛主席相伴11年,深受毛主席信任。孔东梅曾表示,在同一天与外公共度最后时光,或许对她而言是一种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爷与“主席公公”的深厚情谊 提及王海容与毛主席的特殊关系,不可忽视王季范。他是王海容的爷爷,同时也是毛主席的表兄。

王季范于1884年诞生于湖南湘乡十四都弦歌乡。他又名邦模,其父王文生曾担任小官,后娶湘乡唐家坨文家次女为妻。这位文家女子正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文六妹。

因此,王季范与毛主席实际上是姨表兄弟,年长毛主席9岁的王季范在家族中排行老9,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九阿公”,而毛主席则亲切地称之为“九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泽东2岁时,他就定居在外婆家。由于外婆忙碌,难以照顾他,因此王季范和文运昌等人负责带着毛泽东去私塾游玩。虽然被称为游玩,毛泽东却认真对待,把自己当成正式的旁听生。他不仅学业认真,还在幼年时期就熟记了《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

除此之外,王季范还传授给毛泽东《千字文》、《六言杂句》等知识,甚至赠送了一本字典。在王季范的影响下,尽管尚未上学,毛泽东早已掌握了一些超前的知识。

1898年,毛泽东的外祖父不幸离世,七舅和八舅开始分家。当时,王季范考取了湘乡的东山学堂。在离开时,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大筐书赠予毛泽东,并嘱咐他务必听从舅舅的话。

那天,尚不满6岁的毛泽东搀扶着外婆的手,站在村口的大松树下,目送表哥王季范的身影消失在田野的小路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季范也是毛泽东的启蒙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毛泽东8岁回到韶山冲,正式开始上学受蒙童教育时,那些知识在他心中已经是“小儿科”,他的学习才华已被完全激发。

几十年后,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院,随后转入一师。在这个学院,他被编入第八班,而王季范也来到湖南一师担任教职。

成立于1903年的湖南一师对毛泽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入学的蔡和森、李维汉、何叔衡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杰出的人物。

在毛泽东求学的过程中,王季范是对他生活和学习最有帮助的人。根据湘乡市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记载,毛泽东上学时,由于父亲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王季范慷慨解囊,拿出100元资助。

毛主席铭记这份恩情,在毕业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一直与王季范保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邀请王季范到中南海做客,并对家人说:“这就是我的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的今天。”这是真挚而发自内心的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夏天,王季范老先生不幸离世,毛主席在敬献花圈时在缎带上写下“九哥千古”!

王海容和李敏虽同年出生,但王海容却要称呼李敏为姑姑。

王海容于1938年诞生于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她的父亲是王季范老先生的独子,名叫王德恒,是一位烈士。

当时,王季范是长沙城中备受瞩目的校长。日军开始轰炸长沙时,王海容的母亲带着她前往韶山避难,也就是毛主席的故居。

当时的王海容还只是个婴儿,还没有取名字。王季范博学多才,深受敬重。他从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取了两个字,为王海容取名,由此有了“王海容”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童年时期,王德恒的家乡孩子们亲切地称呼王海容为“海伢子”,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由于王德恒的牺牲,王海容成为了一个单亲家庭,她多年来一直与母亲共同生活。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后,得知毛泽东已成为中国领导人的消息,王季范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前往延安参与革命事业,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在毛泽民的介绍下,王德恒在完成抗大学业后回到湖南从事地下工作。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被特务发现,在与特务的激战中不幸中弹,年仅30岁。

当时,王海容只有3岁,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遗憾的是,她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模糊,直到长大后才得知父亲早已为国捐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儿子牺牲后,王季范痛不欲生。他决心精心教育自己的唯一孙女,确保她健康成长。在王季范的精心辅导下,王海容完成了湖南的小学学业,然后顺利进入初中,一路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告诉她,她还有一个“公公”,就是毛主席。初次得知这个信息的王海容几乎不敢相信,毛主席居然和自己是亲戚。

即将前往北京时,有人问王海容是否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毛主席都会满足小朋友们。当时,王海容对北京的情况一无所知,只是听同学们说北京的苹果又大又好吃。

在爷爷的催促下,王海容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她的愿望。信中写道:“爷爷说,敬爱的‘主席公公’十分喜欢小朋友,还问我需要什么。我想了想,只想要个篮球,因为我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邀请王海容跟随爷爷一同来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北京后,毛主席特地派人去迎接,亲自邀请他们到中南海,这是王海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由于胆小,她躲在爷爷身后,不敢主动打招呼。王季范告诉她:“见了毛主席要称‘公公’。”

由于年幼,王海容虽然不敢开口说话,但她性格活泼,不停地奔走。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询问:“你怎么不害怕我呀?”

王海容天真地回答:“你又不会吃了我,我怎么会怕呢。”

毛主席笑着说:“哎呦,上次我给你寄了苹果,你不会生气吧?”王海容淘气地说:“对啊,我还想要篮球,你也没有送给我。”

在一旁的王季范嘟着嘴,但毛主席并不在意,安慰地说:“不要紧,比李敏乖多了。”后来,王海容也意识到,当时一个篮球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毛主席怎么能轻易给她走后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次初次见面,毛主席亲自安排让王海容拜访了李敏。尽管李敏比她大两岁,但在辈分上是长辈,王季范叮嘱她见到李敏要称呼姑姑,见到李讷则叫二姑姑。

对于这两位小姑姑,王海容当时感到十分好奇,为何要叫她们姑姑。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后来才明白,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们三人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姐妹。

1958年秋,王海容高中毕业,但由于分数略低未能考上大学。最终,她偷偷地来到北京的一家化工厂当学徒,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选择了事后报告。

一年后,王海容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她的小姑姑李敏要结婚了,还特地邀请她参加婚礼。那是一个金秋时节,王季范也被邀请参加这场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