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论坛】“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伪命题
【光明论坛】
作者:丑则静(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期,一些美方人士持续宣扬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刚刚结束不久的访华行程中,大谈所谓“产能过剩”,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巨大产能,对美国企业利益构成挑战。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也抛出“中国产能过剩最终将冲击世界市场”的论调。这些论调,既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和理性逻辑,也不利于促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全球配置,其实质不过是美方一些政客精心炮制、充斥着浓厚霸凌色彩的话题陷阱,企图以此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图谋注定不会得逞。
美方一些人急于给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毫无事实根据,完全是个伪命题。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方面,国内新能源市场购销两旺,产能和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海外也有巨大需求。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市场火爆,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显示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创新优势和过硬实力。长远来看,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这些数据都表明,全球新能源需求潜力巨大,中国产能远未“过剩”。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产业整体竞争实力的跃升,这源于中国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一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已达到百亿元级别,持续的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中国车企的技术优势打下了扎实根基。从产业链供应链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供应链,在长三角地区,4小时车程内就可解决一辆汽车所需的全部配套零部件。这些事实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在激烈的开放竞争环境下打拼出来的,靠的是真本事、硬实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美方一些人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是欲加之罪,其实质是为其保护主义制造舆论声势,最终目的是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阻滞中国发展进步。这种保护主义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会带来他们所期待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的产能与消费,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尤其是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市场需求,就要被指责为“产能过剩”,那国际贸易的理论根基就不存在了。若这种逻辑可以成立,美国2023年出口9120万吨液化天然气、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美国生产的芯片、汽车、飞机行销全球,也完全适用于“产能过剩”。事实是,美国一边享受着全球贸易带来的福利,一边又指责中国的正当国际经贸活动,诬称中方造成“产能过剩”,充分反映了美方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能够促进科技和文明进步,增进人类福祉。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要素特征,在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中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能够促使各国加强分工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就提出了国际分工的概念,指明“劳动分工能够提高一国企业的生产率,按照各国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一定能够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劳动生产率”。这一理论早已成为经济学的常识,而美方一些人却置常识于不顾,“宁愿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也不愿面对现实”。
美方一些人炮制“中国产能过剩论”,实则是霸权焦虑过剩。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价值链高端获得巨大的附加值增值,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使得美方担忧其产品无法继续在全球贸易中保持优势地位,因此刻意将经贸问题转变为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问题,企图以此来遏制打压中国的新兴行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公平优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纺织、汽车、半导体行业崛起,美国也曾以贸易失衡为借口,挥舞“贸易大棒”,对日本优势产业进行打压,其霸凌行径背后的思维方式与今天如出一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未来,开放合作、良性竞争才能真正塑造产业优势。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中国车企研发的多款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吸引众多中外车企组团赴展台参观,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市场更紧密融合的趋势不可逆,各国车企应做“竞争队友”而非“竞争对手”,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蛋糕。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态度,也是对待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的应有姿态。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迭代替换,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期待有关国家超越霸权护持、保护主义的思维窠臼和路径依赖,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与中国一道,共同维护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0日 11版)
[ 责编:张倩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