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悦芹

编辑 | 唐飞

疫情后首年,汽车行业迎来巨大挑战。

上游,电池原材料磷酸铁锂产能过剩,智能座驾、电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亟待突破;中游,价格战内卷,销量跟不上产量,行业洗牌或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上演;下游,车桩比虽快速下降,但利用率不足10%,大开大合地新基建扩张也被迫回归冷静。

融资市场上亦能窥伺一二。经历过去几年的“野蛮增长”后,2023年汽车行业并购交易总金额下跌31%至2479亿人民币,并购交易数量锐减18%。

具体来看,仍旧是热门细分赛道得到资本的青睐和关注:3家过百亿交易来自赛道领跑者、电池/自动驾驶领域交易数占上游并购案例近50%、电动化汽车交易数及金额双双领跑整车市场……

不过,如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是2024年横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花齐放,竞相构筑竞争壁垒

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2023年汽车零部件前10大交易中,来自电动及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企业超过8笔,云晖科技、科达利、赣锋锂电等赛道龙头均获得了超过20亿人民币的融资。

从资金流向来看,电动化、智能化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旋律。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的电池主要分两种: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前者主要用于长续航的中高端车型;后者则因密度较小常见于中低端车型市场。

上文提到,磷酸铁锂产能过剩,前两年的快速扩张埋下了价格隐患——其价格从2023年年初的60万/吨跌至年底的10万/吨。

不过,产能过剩并不能阻碍电池技术的研发突破——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正成为电池企业和车企角逐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去年底,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电池厂商均发布了钠离子电池、极星和StoreDot共同研发半固体电池,吉利集团和卫蓝新能源亦成立专职团队研发固态电池。

电池之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雷军在发布小米汽车时亦谈到,在新能源电池能耗方面,小米可能需要3-5年才能追上特斯拉;蔚来CEO李斌在直播里实测新车实际里程,赚足行业及用户的关注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电池技术不同,自动驾驶热度正逐渐褪去——L4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难以落地,叠加外部融资环境变化,行业正迈入一个冷静期与退潮期。

近年来,不少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相继进行战略收缩,从L4降维至L2或L3,试图挖掘泊车、码头等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的营收。

不过,L4、L5自动驾驶真的遥不可及吗?

4月初,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将于8月发布Robo 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困于自动驾驶商业化时,马斯克再次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被国内网友称为“木头姐”的Cathie Wood认为,特斯拉股价将会在2027年达到2000美元。对比特斯拉目前的股价,意味着特斯拉要在未来3年翻个10多倍才能达到这个预期。

目前,特斯拉搭载的FSD(自动驾驶软件)版本已经达到V12.3.3。从海外用户试驾来看,相比于之前的自动驾驶,得益于无需经过AI识别后经程序决策执行,特斯拉看起来更像是“人”在驾驶了。

从技术上看,目前仍没有任何一个车企的自动驾驶能接近特斯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