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白
复旦张维为教授的事情,写过几篇,最近的一次是张维为到某大学演讲,受到热烈追捧的那个画面。
当时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是深深的耻感,同时对那些追捧的学生感到焦虑:
尽管后边有现场的学生特意私信告诉我,说大多的同学其实是抱着去拍表情包的心态去合影的,但我还是不认可,觉得这种解释很牵强!
直到今天看到卢老师发的张维为在马来西亚大学的遭遇,现场被留学生尴尬提问的场景,才有了另一种思考:
原视频在下面,可以清晰的听到一个操着浓重省份口音的男生在演讲台下问了张维为,张维为老师啊,我最近想办理瑞士永居,老师作为过来人,能给我点建议吗?(而后现场哄堂大笑。。。)
先不说张维为有没有瑞士永居,这个话题避而不谈,有没有,其实也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
只说瑞士梗在这种场合下提出来,学生问询这个尴尬问题的用意,其实表达的是不满,再说白了,这种不满已经发展到深深的对他的讥讽。而为何要让一个学生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让张维为下不来台,其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些较为“深刻”的言语,其实大家看到后也只是维为一笑罢了!
那么为何同样的维为一笑,在国内的舞台上张维为始终是站在镁光灯下,
而同样张姓的维迎老师,曾经说出无数个真理名言的他,只能黯然的说一句:“我保证不说假话,不能保证所有的真话我都敢说。我不想做无畏牺牲,但是你让我太委屈自己,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也做不到。”
而后沉默下来。
其实答案就是张维为这类人被保护的太好,被需要了!
而同理,马来西亚的这个留学生,如果是在同济,复旦,在这样的场合下也是不敢直接问询张维为这个问题的。
因为他事后是要为自己的话语承担很大的代价。
也所以,今天看到这则视频之后,这个带来的新思考是,有时候也不能怪这些大学生追捧张维为,上赶着合照留影,因为其他的他们也做不了。
这也是很悲哀的。前几天看到一则大学教授的视频,他说大学生最可贵的品质是独立自主,开放之类的,而学校的宗旨便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大学生,如此才能造福于社会,回馈于社会。那个教授的观点我看完后,是极为的震撼,也极为的感动!
但很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在面对张维为教授这样的人时,也是不敢表露自我的心声,如此,真的悲哀。
更悲哀的是,那个我收藏的视频,没几个个小时再打开就没有了。
我对张维为教授有意见吗,为何不喜欢他,其实我对张教授的印象,不像我老家的叔伯是从那一句“清场式遥遥领先”开始的。叔伯是一辈子没出过几次门的小镇居民,连他都觉得这句话不可信,因为他买了同样两个辅助电子产品,结果是某大牌几个月就不好用了,反倒是那个被骂到死的小地儿产的,用了很多年。就在这样一个例子上,他就烙印在了骨子里,不是遥遥领先。
世人提到张维为的时候,无不是一句“审丑”,但美化苦难已经不是丑了,而是丑恶,是少了一个字的。
我对张维为的印象是他说那些贫困户的时候,是在美化苦难,将底层的生活渲染成“贵族”式的奢侈而感到难过。因为现实中,很多的人,很难很难!
就像那个跳河的镇江女孩;
就像那依靠着医院墙壁无钱给孩子缴费治病的年轻父母;
就像那背着大山一样的纸盒子,还在蹒跚着走路的老人。
那个已经走了的人曾说过,有六亿人收入千元。
而只有正式苦难,看到苦难,发现苦难,才能改变苦难。这段时间,很多的人在讨论那几百万亿的时候,也都无不叹息一声。。。。。
最后感谢马来西亚的留学生,让沉浸在掌声和追捧的张维为遇见了自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让很多的愚昧的人知道,尽管在这布满鲜花的礼堂里,他英姿勃发,激情高昂着尽情演说,但那些或沉默,或雷动的掌声下,是最本真的鄙视。
丑,可能在某个阶段不被允许骂出来,但内里对丑的认知,丑依然是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