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眠夜

多学科联合“作战”

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二附院“上演”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一位顽固鼻出血的病人,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长期服用抗凝药,反复鼻出血

患者朱先生(化名)今年42岁,因为鼻部顽固性出血,曾先后在南京两家大医院治疗,但鼻出血并未得到有效控制。4月21日,朱先生再次出现鼻出血,前往南医大二附院急诊,耳鼻喉科朱鲁平主任医师问诊后得知,患者6年前因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做过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后需预防血栓而长期口服药物抗凝,此次发生鼻出血后仍未敢停用抗凝药,这也是出血难以控制的原因。心内科医师会诊后认为,因机械瓣膜引发血栓的风险较高,确实不建议患者停药,故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物理填塞压迫的方式予以止血。朱鲁平主任经会诊后实施了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期望患者伤口能自行愈合,达到止血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无眠,多学科联合救治

原计划4月24日上午拔除鼻腔填塞物,结果当天朱先生的病情出现反复,鼻部复发小量断续渗血,经棉球加强压迫后好转,观察数小时后再次出血,“量大时口吐鲜血”。耳鼻喉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朱鲁平协同耳鼻喉科副主任刘炜一起在鼻内镜下作鼻腔探查,发现患者鼻腔存在广泛性渗血。朱鲁平尝试在局麻下做了电凝止血,患者鼻腔出血止住了。但下午6时病情再次反复,已经回家的朱鲁平当即返回医院,考虑病人的病情,决定在全麻下作详细的鼻腔探查,电凝封闭可疑血管。手术在晚上9时顺利实施,术中查找到中鼻道隐蔽部位的活动性渗血点,并彻底止血,患者安返病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意外再次发生,凌晨12时半,患者再次出血不止。朱鲁平再次紧急返回医院,参与急救。此时,患者因反复出血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精神萎靡等症状,急查血色素下降到7.2克。情况危急,全院多学科的会诊当即举行,血液科施小风主任在电话里指导了抗凝止血用药的措施,同时作了备血输血的相关准备。当再度鼻腔填塞,相关血液药品输入后,患者仍未能有效止血。随后,南医大二附院副院长朱清毅、耳鼻喉科主任陈仁杰连夜赶到医院指导救治,血液科施小风主任、心内科章海燕主任、介入科周良主任也来到现场参与救治。

经和患者家属沟通,陈仁杰主任提出介入治疗阻断颌内动脉分支,阻断鼻部血供的方法,并做好预案,必要时行颈外动脉结扎止血。4月25日凌晨6时许,患者被紧急推进介入手术室,由周良主任实施介入手术,经股动脉导管路经颈外动脉栓塞左侧颌内动脉分支,只见鼻部弥散渗血区域的血液立即止住。陈仁杰主任拔除鼻腔填塞后,未见再次鼻渗血,介入栓塞止血成功。5月6日,朱先生来到医院复诊,情况良好。

多种原因,可导致鼻出血

朱鲁平介绍,鼻出血在耳鼻喉科是常见的一类疾病。导致鼻出血的病因复杂,其常见的病因有鼻炎、鼻窦炎、外伤、不良挖鼻习惯等。少见的因素有肿瘤或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发作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也可引发鼻出血。因某些心血管疾病长期口服抗凝药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使鼻出血难以控制。通常停用抗凝药后可自愈。因特殊原因不能停抗凝药,往往给止血带来很大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鲁平表示,为避免鼻出血的发生,通常需要戒除烟酒,上呼吸道感染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不良挖鼻习惯,及时治疗鼻部炎症,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并定期监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