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宝马集团的董事长齐普策,呼吁欧盟不要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他认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德国的车企,还会搞乱欧盟的绿色协议计划”,完全是在“自讨苦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普策解释说,“欧洲实现绿色产业的目标,离不开中国的资源和支持”。去年年初,欧盟为了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欧洲造成的影响,推出了“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该计划对欧盟在减少碳排放,以及发展减碳技术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加税,并不利于这一领域的发展”。

其实,齐普策这么说,还是因为中国是宝马的第二大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占到了宝马销量的三成左右。

同样依赖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也警告说,“欧盟可能实行的关税措施,会带来不小的风险”。与此同时,奔驰也公开呼吁欧盟,降低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奔驰的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认为,“和中国车企展开竞争,能让欧洲车企造出更好的车,欧洲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大搞保护主义”。他主张开放市场经济,让竞争结果说话。

除了德国车企以外,法国汽车企业——雷诺集团的CEO也表示,“欧洲在转型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护欧洲本土市场,但也不能搞单边保护主义,不能完全关上和中国合作的大门,这么做无疑是非常糟糕的”。

不仅是欧洲的各大车企向欧盟喊话,德国政府也表明了态度。德国交通部长直接表示,他反对欧盟对中国车企加税,“德国想要竞争,不想关上和中国合作的大门”。

他承认,德国政府希望确保德国企业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因此,德国希望国际贸易在公平、规范的环境中进行,而不是通过“关税大棒”,来大搞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公开反对欧盟对中国车企加税,称“这可能引发贸易战,不仅会威胁德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还会影响欧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

根据德媒的报道,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条例,要求海关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认为去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反而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量,“危害”了欧盟市场。

在去年9月,欧盟宣布调查“中国补贴导致的市场竞争扭曲”,并称如果调查显示中国违反了贸易法,欧盟可能会征收关税。

在上个月月末,英国媒体还渲染称,为“阻挡”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需要征收高达50%的巨额关税,而像比亚迪这种有着垂直供应链的中国车企,将会面临更高的关税。但如果欧盟真这样做,后果只会由欧洲消费者承担。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欧盟加征关税可能会让消费者在买车时,比之前多花1万欧元(约合7.7万元人民币)。

被欧盟针对的中国车企,早就说过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电动汽车,和欧盟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是匹配的,并没有给欧盟市场带来“损害”。而欧盟采取进口登记和征收关税的行为,只会增加进口环节,给正常的贸易带来压力,不仅不利于双方新能源产业的合作,更会影响欧盟消费者的切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