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天下而养一人。”

这句话用来形容慈禧,可谓是无比贴切。毕竟过个生日,都要花上千万白银,她也的确算是“天下第一人”的存在。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日常花销不低于百两白银的老佛爷,却在“西狩”时成了“四处乞讨的乞丐。”无钱可用之时,对方便把眼光盯上了当地的富商乔家。

在面对老佛爷“借”十万白银的要求下,乔家又会做出如何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老佛爷的“西狩”

安史之乱期间,玄宗被迫离开长安入蜀,杨贵妃惨死马嵬坡;另一次便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带着光绪帝开展了以西狩为遮羞布的西逃。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多次战争侵略中国,意图让中国沦为其殖民地。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为了瓜分中国的利益而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直逼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外患,慈禧统治下的清朝已步入末路。军队软弱无能,前去与洋人作战的义和团也很快就被击败。

北京沦陷在即,在此情况下,出逃避难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对方之所以会带着光绪,也并非是“母慈子孝,”而是她更担心西方势力会扶持光绪帝,让她失去实权。

在逃亡过程中,慈禧和光绪帝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得不抛弃皇家的华服,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裳,以便在人群中隐藏身份。

一路上,他们不仅要躲避敌人的追捕,还要应对自然灾害和饥荒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食物短缺成为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曾经山珍海味的御膳房变成了简陋的野外灶台,就连慈禧本人也只能依靠沿途百姓提供的食物勉强度日。

在这段艰苦的旅程中,两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尝尽了人间疾苦最终成功抵达西安,并在那里度过了长达一年的流亡生活。

讽刺的是,尽管食不果腹,但慈禧依旧幻想着能重新过上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

为此,她把“借钱”的目光盯上了当地的龙头商户——乔家。

二、十万白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在西安短暂的安定下来,“结束”逃亡生活后,老佛爷重新变成了“何不食肉糜”的存在。

原本只是暂时避难的行宫,也成了轻浮奢侈的行园,大量的粮草银两被运来供她挥霍。周边各省被迫疲于奔命,几乎耗尽积蓄也无法满足这无底洞似的需求。

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朝廷直接颁布谕旨,命令各部门将经费全数拨付行在,以应付“急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最富有的山西商人也难逃厄运,被迫提供了大量资金。其中最著名的大家族,乔家共“借出”白银十万两。

对于乔家的支持,慈禧十分高兴。并在离开山西前,亲书了“福种琅嬛”四字,赠与乔家以示嘉奖。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乔家对慈禧的支持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双方长期以来的紧密合作关系。自清朝以来,乔家一直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多次为朝廷提供财政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对方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清政府,为其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帮助其稳定局势。

也正是因此,当慈禧太后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这个依附朝廷的大家族才能毫不犹豫地再次伸出援手。然而,这种支持并非没有代价。随着战争的持续和朝廷开支的剧增,乔家的财力也受到了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尽管面临困境,乔家仍然坚持无偿支持朝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晋商群体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的忠诚。

同时也体现了晋商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商人是好样的,但“错就错在”这个他们所信任的王朝早已是日薄西山无力回天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慈禧作为一节女流之辈,为何能在无数非议中坐稳“老佛爷”的位置,把控大权呢?

三、“无法推翻的垂帘听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原是一介平民女子,幸得咸丰皇帝宠幸,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治帝幼年执政,她便开始了第一次垂帘听政。

同治帝驾崩后,又迎来年仅5岁的光绪帝。于是,慈禧太后再次干政,一直到光绪帝长大成人。

这期间,野心十足的她渐渐掌握了大权,并运用帝王平衡术,拉拢重臣,获取各方支持。

那么,为何无人敢于推翻这位掌权太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大臣们深受封建忠君思想和敬奉皇权的影响,没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反抗太后皇权。

更何况,许多大臣也在慈禧的体制下得利益,成为她的支持者。再加上其政变手段高明,政权牢固,想要在明面上革命是难以实现的。

就算是想要进行所谓的暗杀,也是以卵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咱们的这位老佛爷,可是惜命的很。

不仅会经常改变日常行程,让人难以预测其行踪。而且还设立了密探制度,专门用来监视朝中大臣和宫女太监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动就会立即采取措施。

身处的皇宫内院,也被围得密不透风。

在“铜墙铁壁”般的守卫下,即便有人想要策划暗杀行动,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此。想要推翻慈禧太后几乎是不可能的。她的权威和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人敢公然挑战。

而那些试图通过秘密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也因其严密防范而无法找到可乘之机。

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巧妙运用权术,抑制朝野异己。她深谙权谋之道,对于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或事,总是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光绪皇帝虽然有心推行变法维新,但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就连帝王本人也被囚禁至死。

正是这一切的手段,让她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遗憾是,本可以流传千古的她偏偏成了一代妖后。在慈禧的统治下,各地战火四起民不聊生。

最终也推动了清王朝走向毁灭,而她自己本人,也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存在。

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家之所以在当时选择了提字,除了骨子的那个忠字,更重要的还是当时的掌权者,已经从骨子里坏掉。

既然明知道这所谓的借,是有去无回,倒不如卖一个好。

虽说一个王朝的毁灭,从来不仅仅是一个人所导致。但慈禧的存在,的确是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