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定于2024年5月21-2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全国桥梁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届,本届会议以“打造“四个一流”,建设桥梁强国”为主题,会后将组织参观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

“第二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5月21日报到,22-23日开会,24日参观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东方宾馆(越秀区流花路120号,电话:020-86669900)

会议主题、议题

主题

打造“四个一流”,建设桥梁强国

议题

1. 跨海桥梁智能、快速、绿色建造

2. 面向百年品质工程耐久、低碳的桥梁建养一体化

3. 桥梁概念设计创新与美学

4. 基于高性能材料的桥梁设计新理论

5. 桥梁施工新技术、新装备

6.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抗风、抗震、防撞及防火)

7. 桥梁控制、监测、检测、加固与管养的新技术新方法

8. 其他桥梁工程领域相关议题

会议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主报告

5月22日上午

1.《船撞桥的问题》

邓文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外藉院士

摘要:今年3月26日上午1时28分发生在美国巴尔的摩市(Baltimore)帕塔普斯科河上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Francis Scott Key Bridge)被集装箱船达利号 (Dali) 撞塌的事件又引起大家对船撞桥问题的讨论。当时达利号承载着 4,679个40英尺长的集装箱。几乎达到了它满载10,000TEU的限度。这样一艘大船撞到桥上,大概是没有什么桥可以幸免的。由于海运的要求日渐增加,船舶越来越多,船只也越来越高越大,如何避免船撞桥事故发生是很重要的问题。作为桥梁工程师,把桥造得更结实以抵抗船的撞击好像是保护桥的好办法。但是,把船撞坏后引起的环保问题,船撞桥之后及时对桥上人员的保护措施也同样重要。

2.《天峨龙滩特大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郑皆连,中国工程院院士

摘要:2024年2月1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的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并通车。该桥主孔跨径600米,比国外最大混凝土拱桥跨径超出210米,比2016年建成沪昆高铁北盘江桥创造的混凝土拱桥最大跨径一次性提高了155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与同桥位斜拉桥方案相比,天峨龙滩特大桥刚度更大、耐久性更好,几乎不需要维护且造价更低。报告讲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天峨龙滩特大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3.《粤港澳大湾区桥梁建设发展综述》

邓小华,广东省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摘要:湾区经济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集聚辐射,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近40年来100 公里黄金内湾跨江跨海通道群建设,促进了珠江东西两岸城市群融合发展。虎门大桥、崖门大桥、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世界级桥梁建设,打造了大湾区一流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了缆索体系桥梁建设技术,构建了跨江跨海桥梁建设管理体系,开发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养护平台,促进了我国桥梁行业不断进步。

4.《悬索桥全寿命气候变化和性能演化抗风可持续性》

葛耀君,同济大学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长

摘要:报告以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受台风影响城市的10座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了气候变暖台风设计风速时变概率模型及预测方法及悬索桥全寿命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虎门大桥现场实测离散测试数据和西堠门大桥健康监测连续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悬索桥动力特性自振频率和振动阻尼演化时变概率模型及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气候变暖台风和结构性能衰变独立分析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气候变化和性能演化双重影响的悬索桥全寿命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

5.《钢-UHPC 轻型组合桥面新体系》

邵旭东,湖南大学道路桥梁系主任、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

摘要:以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受台风影响城市的10座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了气候变暖台风设计风速时变概率模型及预测方法及悬索桥全寿命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虎门大桥现场实测离散测试数据和西堠门大桥健康监测连续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悬索桥动力特性自振频率和振动阻尼演化时变概率模型及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气候变暖台风和结构性能衰变独立分析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气候变化和性能演化双重影响的悬索桥全寿命颤振和涡振可靠性分析方法。

5月23日下午

1.《珠江出海口特大型悬索桥建设关键技术》

范传斌,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摘要:深中通道跨越中国珠江出海口,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项目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m的悬索桥,创五项世界记录,包括离岸海中悬索桥跨径最大、通航净高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面临世界级的技术挑战。项目在整体式钢箱梁抗风技术、钢桥面U肋焊接接头细节构造、高耐久主缆钢丝、海相软基地区锚碇建造、混凝土索塔工业化建造等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了世界悬索桥技术的发展,获2024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

2.《狮子洋大桥关键技术及创新》

李剑,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摘要:狮子洋通道是横向串联珠江东西两岸三大都市圈的重要双层复合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m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针对其在技术标准及设计理论、防灾减灾和工程耐久性、新结构与新材料、技术装备及施工工艺等技术难点,项目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攻克了双层钢桁梁悬索桥结构体系、超高组合索塔、超大直径主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为超大跨悬索桥的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3.《张靖皋长江大桥技术创新》

王仁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摘要: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桥梁跨径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大型设备多、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大桥建成将实现主缆自平衡体系、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自行走装配式索鞍、智能感知可更换锚固体系、全桥一体化智能防腐体系等六项“世界首创”,创下最大跨桥梁、最高悬索桥索塔、最长主缆、最大锚碇基础、最长钢箱梁、最大伸缩装置等六项“世界之最”。这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向工业化、智能化、低碳化建造发展的态势,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桥梁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创新成果,必将引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

4.《AI技术在桥梁结构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利民,同济大学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 (IABSE) 副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摘要:以AI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也融入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作为一种典型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桥梁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运营环境严酷、要求长寿命和高耐久性,对结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等以摩尔定律飞速进步,桥梁工程的发展如何既能抓住机遇又避免盲目,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本报告分享几个AI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场景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5.《悬索桥新型锚碇基础案例分析》

龚维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隧与地下工程系系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摘要:本文以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等8个工程案例为基础,从浅埋重力式基础、临时群桩基础、复合地连墙基础、岩锚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地理、不同地质条件下悬索桥锚碇基础承载机理、设计原则。对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悬索桥锚碇基础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6.《香港大跨度桥梁的建设与规划》

陈伟儿,香港路政署总工程项目统筹

袁良科,香港路政署高级工程师

摘要:报告介绍香港大跨度桥梁建设与规划。介绍昔日的道路工程建设、运输基建在香港发展的角色、各项标志性大型交通及运输网络的发展。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已兴建的各大跨度桥梁,包括 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汀九桥、昂船洲大桥、深圳湾公路大桥、将军澳跨湾连接路。各工程项目的背景、特色及在设计建造及营运过程中遇见的困难与挑战。报告亦会阐述香港两个在规划中将来的大型发展项目,包括十一号干线项目中的跨海悬索桥 — 青龙大桥、 及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项目中的另外兩座跨海大跨度桥梁。

更多大会报告摘要持续更新中……

组织机构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公路学会

支持单位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镇江蓝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Prestress Technology》期刊

《桥梁》杂志社

参会人员

特邀领导及嘉宾;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论 文作者;IABSE 中国会员;各建设单位、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相关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土木类工程院校师生;相关企业;新闻媒体。

背景工程

深中通道项目是当前世界上建设综合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要建造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海中锚碇、国内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难度总体呈现为“三个特别复杂”。

狮子洋通道项目位于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之间,由主体工程(含上下层)、下层桂阁大道段、下层轮渡路改扩建段及下层白沙南路段共四部分组成,起于广州南沙区,上层终于东莞虎门镇,下层终于东莞沙田镇,全长约35.1公里,双向八车道,过江段采用双层桥梁方案,计划工期6年。全线设置11处互通立交、1处服务区、2处应急救援分中心。

报名方式

获取会议通知

进行会议注册,及缴费

温馨提示:本次会议全部采用线上注册、线上缴费方式,请您提前扫码注册参会。

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

杨 雪 18611146905(同微信)

洪 叶 13910650952(同微信)

徐庭泽 17810253747(同微信)

孙 斌 13651805168

罗 锐 18817569659

邮 箱

hymsc@foxmail.com

bscces@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7号523室《桥梁》杂志社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桥梁馆815室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264041120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