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系浪浪。

回答一个老问题,买重疾险,如果一直不出险,这个钱是不是就浪费掉了?

其实不是,买重疾险,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纯消费

只要你买的是长期重疾险,那么保单内就会有现金价值。

了解储蓄险的朋友,肯定知道现金价值,它代表了保单内可变现出来的钱

保障类产品的现金价值,也是一样的逻辑,在不发生理赔的情况下,如果退保,就能一次性把保单内的现金价值给取出来

拿来举例子,按30岁买50万保额、分30年缴费、保至终身来算,保费跟现金价值的对比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上图的试算条件,如果是30岁男性投保的话,其实到了67岁的时候,保单内的现金价值就已经超过了所投入的保费

这个时候,如果觉得不需要这份保障了,退掉保单还能赚一点。

真正做到保障极致的同时,还能有储蓄作用。

而如果是30岁女性投保的话,现金价值的涨幅就会慢一点,后期最多涨到接近跟保费持平的时候,就涨不动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回过头来,我们要去了解现金价值是怎么来的

之前讲过,长期保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算法,把一个人参加保险的这段时间的总风险保障成本分摊到每一个缴费期里。

比如一份保期为终身的重疾险,在投保的时候就计算好了承保你这一生的总保费,然后再除以缴费年限,最后才是你每年要交的钱。

每个年龄段的风险发生率不同,在你的前半生,风险发生率低一些,用于支付你风险保障成本的费用,也应该要低。

在你的后半生,风险发生率高一些,用于支付你风险保障成本的费用,就应该要高。

那么均衡费率算法,导致了每年交的保费都一样,就会有一个问题:

在保障前期,你缴纳的保费实际是高于你这个年龄段需要支付的风险保障费用。

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男性了,如果看整体的话,男性一生中发生重疾的概率比女性高。

但单独看30-50岁这个阶段,男性的重疾发生率要低于女性,所以男性相比女性,在前期缴纳的保费,要明显高于该年龄段所需的保障费用。

那么多缴纳的钱去哪了呢?也不会被吞掉。

多余的钱会存在保单里,不断累积生息,变成了保单的现金价值,当你退保的时候,就可以取出来。

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后期的现金价值更高,因为前期多交了更多的钱,也就有更多的剩余保费在账户里累积生息。

说白了其实男性也没占到便宜,毕竟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嘛,女性少交的钱拿去买点存款理财,比如这种,或许会更划算。

最后总结一下,由于有现金价值的存在,买纯保障型的终身重疾险,不完全算是消费。

如果几十年没出险,退保可以返还的现金价值,也跟保费差不多了。

比如,发生了风险能赔钱,没发生风险后期也能基本把保费给退回来。

【1V1方案定制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