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最近有句话,形象地体现了大家对体检以及自身健康的重视:

小时候最怕面对成绩单,长大了最怕面对体检报告。

不仅害怕看到有些指标不在正常范围,还害怕看到身体各处的小结节,尤其是肺结节。

那么,肺结节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肺结节,读懂检查报告,告别恐慌!

“肺结节”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肺结节”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影像术语,指在肺部影像,即胸片或者胸部CT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0mm、类圆形的、局灶性的、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磨玻璃状肺部阴影,可以是单一的或者多发的,同时不伴有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肺结节可以有多种分类。

根据结节的数量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即单个病灶;多发性肺结节,即2个及以上病灶。

根据肺结节大小分为:微小结节,直径<5mm;肺小结节,直径5mm-10mm;肺结节,直径11mm-30mm。

根据胸部CT密度分为: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也称为部分实性结节(PSN))、亚实性结节(SSN)、实性结节和囊腔型结节。

肺结节和肺癌有什么关系?

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但可能是肺癌的一个早期影像学表现。

调查发现,首次通过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做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95%以上都为良性。良性的肺小结节是不需要临床干预的,更不需要外科手术处理。因此,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拿到体检报告需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完善进一步检查评估结节性质。

拿到CT检查报告,怎么看结节严不严重?

很多人拿到报告单后,只要看到“提示肺结节”的字样,就开始恐慌了。如果能看懂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就能给自己的结节做个初步评估,也就不会过度恐慌了。

肺CT报告分两个部分:描述和结论。

描述部分字数较多,一般记录阅片时发现的正常和异常的情况;结论部分较短,一般会给出倾向性诊断和建议。

看CT报告先要看描述部分。CT报告中一般会说明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实性成分比例等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结节的性质。

1. 结节大小

简单来说,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结节直径≤5mm,恶性概率为<1%;直径5~9mm,恶性概率为2%~6%;直径≥10mm,恶性概率为15.2%;结节直径≥20mm,恶性概率为64%~82%。。

2. 结节密度

一般来说,亚实性结节(SSN)的恶性概率高于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的恶性概率高于磨玻璃结节(pGGN),磨玻璃结节(pGGN)的恶性概率远高于实性结节。

3. 结节形态

如果形态描述主要是分叶、毛刺、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皱缩、胸膜附着、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支气管截断、囊腔型等,恶性概率比较高。而如果形态描述主要是纤维增值灶、斑片影、钙化灶等,一般都是良性的,绝大多数都是炎症后留下的瘢痕

4. 容积倍增时间(VDT)

一般良性病变VDT≥800d,原为肺癌(AIS)或微浸润性腺癌(MIA)为400~600d,浸润性病变<400d。

5. 实性成分占比(CTR)

一般认为,肿瘤≤20mm、CTR≤0.25,是非浸润性的。

然后再看报告的结论部分。CT报告对病变一般是以LU-RADS分类,2类的病变几乎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紧张;3类的病变可以观察,报告结论上会写明复查的推荐间隔时间;4类以上的病变有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

总而言之,体检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可以自己先看看报告,初步判断一下结节的性质。如果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室简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1年获得首批唯一茂名市呼吸重点医学专科。2019年12月是首个粤西地区及茂名市区级实地认证通过授予的国家级“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达标单位”。是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MDT及肺结节管理专科联盟,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肺结节管理专科分盟、肺癌早筛管理专科分盟合作单位。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联合体专病联盟,茂名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专科联盟单位。2017年成为茂名市护理学会呼吸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护士长谢玉花任主任委员,2018年成为茂名市护理学会呼吸内科护理培训基地。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部设在3号内科综合楼5楼,内设床位65张。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形成了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人才梯队。并与省、市级顶尖医院长期合作,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呼研所)、是省级医院呼吸专科博士查房会诊基地。经常得到他们的技术指导。科室设施先进、制度健全、流程合理,住院设置包括有睡眠监测室、普通住院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康复病床等单元,配置多台各种品牌呼吸机(有创、无创)、电子镜和纤支镜、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床边多功能参数监护仪、体外排痰机、微速泵、微创胸道管。门诊部开设有呼吸道疾病专家专科门诊,设置有呼吸综合诊疗室、、肺功能检测、一氧化氮检测室、支气管镜检查治疗诊断室,血气分析仪、设有痰液及体液微生物学、病理学检查及药物应用指导等先进治疗和诊断项目,并长期与广州三甲医院联合开展高端肺肿瘤基因检测、各种病毒和细菌的NGS检测、呼吸平喘精准用药基因检测等项目,使患者诊断治疗及用药更精准,在县区域内都能获得省级的医疗服务水平。

本科对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间质性肺疾病、各种气胸、胸腔积液、肺部占位性病变、各种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病种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有着丰富经验。拥能开展及诊治各种呼吸道疾病及肺康复治疗的先进技术。并开展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能为患者提供各种更加先进、多方位的全程诊疗服务。对危重症、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也有独特的创新及效果。

专家简介:

许 荻 ,主任医师,岭南名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内科)、康复技术、呼吸内科、重症医学(ICU)等专业的进修培训。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工作,对各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如;脑血管、颈、腰椎疾病、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不明原因胸积液、各种急慢性咳嗽、不明原因肺部阴影、咯血等)疾病治疗诊断及在抢救危重病人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先后写出了30多篇各种医学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参加主编写医学专著一本,由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先后取得市科技进步奖三项、县科技进步奖二项。多次被评为区卫生系统科技兴医先进个人,

学术任职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第ニ届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弥漫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专委会 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分会重症医学学组第一庙常务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与间质病学组委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静脉血栓分会委员,茂名市医学会 呼吸疾病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张国伟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对呼吸内科常见、疑难疾病如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胸腔积液等诊疗上累积了丰富经验,发表多篇国家级医学论文,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