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灯不是红包,抢了不得(四川方言,意为不会)发财,不要抢,不要抢!”“绿灯绿灯,火腿甩起来(四川方言,意为走起来)!火腿甩起来!”…… 5月10日,几台“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九洲大道与园艺街交叉路口,当起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他们“眼睛”盯着红绿灯,“嘴巴”说着四川话,“手”还做着对应动作,提示行人安全文明通过斑马线。 据介绍,这些机器人名为“夸父”,基本实现国产化,是实实在在“绵阳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行机器人上路劝导交通

“我们今天主要是针对这款‘夸父3.0’版本人形机器人在文明交通劝导场景的应用进行测试,后续将根据测试情况更新和优化,让它的功能更齐全、指令更准确。”该机器人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在绵阳科技城新区落地了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接下来,还将发布功能更强大的“夸父4.0”,“我们不仅建设了生产线,还将实现零部件本土配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行机器人上路劝导交通

据了解,“夸父”作为一款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支持全向行走,最大行走速度可达5km/h,跳跃高度可达20cm;具备全开放的任务接口,支持多种大模型接入、多种传感器调用及模仿学习,可让AI技术与机器人本体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实现与环境的交互。

10日上午,绵阳公安交警二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机器人进行文明劝导,相当于一名志愿者,随时进行语音提醒,且比较新颖,应该具有一定的效果。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张雪婵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