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一位耄耋老人在上海去世,临终之前,老人遗憾地对身边的人说:

“毛主席讽谏我的话,没有任何成见,后来他还约我去讨论诗词歌赋,可是毛主席太忙,我一直没有打扰他……”

这位至死都在感念毛主席的老人,正是中国近代儒学大家、忽必烈的后裔冒广生,而他与毛主席交往的故事至今为人所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享名已久、仕途坎坷

冒广生是一位享名很久的人物,生于同治十二年,因在广州出生,遂得名“冒广生”,其远祖是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

冒广生的外祖父是周星诒,周星诒在咸丰、同治两朝是有名的文学家和收藏家,冒广生的文学修养就来源于外祖父。

冒广生幼年丧父,童年跟着母亲和外祖父一同生活,外祖父传授他经史和校勘之学,冒广生由此成了一名才子。

光绪十二年,冒广生考中甲科举人,副主考黄绍第欣赏冒广生的才气,就选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冒广生因而得到社会各界关注。

甲午战争爆发后,冒广生入京会试,赶上康、梁号召变法,冒广生以新科举人的身份,加入了“公车上书”的队伍中。

冒广生因“公车上书”名声大噪,与江南各省有志之士结为同道,加上岳丈黄绍第是温州人,冒广生中举后,常往来于南北,这使得他没有被牵连进戊戌政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冒广生的文望非常高,但是他始终考不中进士的功名,以至于受到许多人的嘲笑。

实际上,冒广生考不中进士,并非他才气不行,而是因为他深受欧洲民权思想的影响。

在一次会试中,冒广生引用了一句卢梭的话,首席阅卷大臣张之洞是个不喜欢新思想的人,看到冒广生的考卷后,一连说了三句“可惜”,冒广生就此落榜。

一直到清朝覆灭,冒广生始终是六部里的一个普通郎中,所幸冒广生能够秉持读书人高洁的本性,不攀附权贵。

冒广生利用在京做官的机会,潜心研究学术,这种不趋炎附势、一心治学的经历,与其先祖冒辟疆十分相似。

二、发表文章、主席重视

冒广生的先祖冒辟疆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曾参加六次乡试,均以落榜告终,怀才不遇的冒辟疆在金陵设酒宴宴请名士,并在宴席上悲歌痛骂宦官,由此名震东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入关以后,冒辟疆回到故里隐居,许多名士举荐其入仕,冒辟疆始终不肯,反而终日在家里的水绘园中宴请宾客,饮酒赋诗,其不事清朝的故事一直流传了几百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曾评价说:

“明末‘四公子’中,属冒辟疆最有民族气节,他归隐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有意思的是,冒广生不仅与其先祖冒辟疆经历相似,就连生日都是同一天,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身份,冒广生受到毛主席的重视。

毛主席与冒广生交往的经历,还要从陈毅说起,陈毅与冒广生是忘年交,两人在抗战时期相识,陈毅赞誉冒广生是“讽谏大儒”。

1957年,冒广生到北京探望儿子,期间,他致书陈毅相见叙旧,陈毅邀请他一同参观故宫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见面以后,进行了一次对时政的讨论,当谈到我党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时,冒广生不仅对此十分拥护,而且还向陈毅表态说:

“我看好这场运动,其前景必然是充满光明的。”

2个月后,陈毅特意邀冒广生撰写评价整风运动的文章,冒广生写了《对目前整风的一点意见》一文,该文被《人民日报》登载。

《人民日报》的记者随后据此采访了冒广生,并将采访内容写进了《人民日报》,毛主席看到这两篇文章后,便有了想要约见冒广生的想法。

为此,毛主席指派周总理登门冒广生,周总理对冒广生说:

“难得我今天能够休息两个小时,主席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你的文章,想与你见面谈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30夜晚,两辆轿车停在了冒广生儿子家门前,毛主席果然按照约定派人来接冒广生,冒广生在儿子的陪同下上了车。

三、纵谈古今、临别赠言

当轿车驶入中南海时,冒广生透过车窗发现毛主席正站在门前等候,等到冒广生走下车,毛主席连忙移步上前相迎。

冒广生与毛主席并肩进入书房,一落座,冒广生就直奔主题说:

“主席日理万机,我本不该打扰,《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只是我对时政的一点看法,仅供你参考。”

毛主席听完后,虚心地请冒广生再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冒广生随即从民主党派参政、社会建设和政策等方面作了批评

对于冒广生的批评,毛主席让一旁的秘书一一记录,待到冒广生说完,毛主席说:

“老先生有胆有识,不愧为陈老口中‘大儒’,我与你真是相见恨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及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

“过去,你们提倡革新,后来,我们号召革命,其实大家都是为了挽救中国,说起来,咱们是一条道路上的人。”

讨论过时政和历史,毛主席才将话题引到冒广生的文章上,由于冒广生在文章拥护我党的整风运动,毛主席高兴地说:

“老先生的文章写得很好,我们党要是没有偏差,那就不必开展整风运动,整风就是帮助党员纠正错误,正如你在文章中所说,‘爱人以德,相诚以见’嘛。”

面对毛主席的认可,冒广生难掩激动地回应说:

“我经历过几个朝代,从没有见过今天这样的政治清明。”

随后,毛主席又转移了话题,聊起了诗词,冒广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著作拿了出来,送给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二人准备继续畅聊时,李维汉、朱德等人先后来到书房,由于要开会,毛主席不舍地结束了这次会谈。

临别之前,毛主席送冒广生到门外,然后诚恳地询问说:“老先生今天过来,可留下一言相赠?”

冒广生说:“佛经有言,雄师身上也会有虱子,虱子虽小,为害亦大,不可不防啊。”

毛主席连声回应说:“老先生说得非常好,我一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