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傍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条关于金融反腐的信息。于去年11月初接受调查的原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半年后,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尽管业内舆论对此已有所预期,但该事件还是在金融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张红力做为原工商银行副行长曾身居高位,同时也是因为其极为特殊的履职经历。2010年5月,张红力由德意志银行在华高管入聘为工商银行副行长,是当时首个、也是唯一的由外资银行直接转任国有行的高管,引起了轰动效应。

不仅于此,经机构之家梳理发现,在此次落马前张红力的人生履历也堪称精彩。幸运的是,张红力不但屡次站在“风口”、吃到时代的红利;而且做为一个普通的农垦子弟,或是凭借“超凡能力”,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似乎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助推。

“成功”的求学之路

尽管在公开履历中显示,张红力于196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则其青少年时期是在伊春市的铁力县度过的。这里位于哈尔滨东北200余公里,“八山一水一分田”,小兴安岭横亘其中,呼兰河、巴兰河滋润了两岸的土地,同时境内又有亚洲单体矿规模最大的鹿鸣钼矿,是黑龙江省中部一块风景秀丽、农林矿旅都可发展的好地方。

张红力就在铁力县就读小学、中学。人生中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在求学阶段,张红力的第一个幸运就是选择道路的明确。自1977年恢复高考及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此后若干年的学子不再迷茫,80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通过高考而改变人生的命运,几乎是当时的共识。

做为1965年生人,张学力就是在1980年考上了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那个人才紧缺又初步开放的时代,大学生既可以留在国内“包分配”,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种子选手”;同时也流行着一股出国潮,无论是优渥的生活条件、还是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无不吸引着部分国人炽热的目光。

而张红力选择了后者,于1984年农学专业毕业后,远赴加拿大的阿尔伯特大学进修遗传学。1989年9月获得该校遗传学硕士学位后;张学力又转去美国加州圣哥拉大学,于1991年7月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面对巨额的留学资金,在那个国人还较为贫穷的年代,公费留学是绝对的主流。“僧多粥少”、指标有限,不但需学业出类拔萃,而且还要政审、押金。老教授把得意门生招为乘龙快婿后,再推介出国的消息也屡见不鲜、传于大街小巷。但从后续的情况来看,张红力赴海外后,不但曾转去美国跨科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并未直接归国效力,而且后续也顺利入职工商银行,应是当时极少数的自费学生之一。尽管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做为一个普通的农垦子弟,张红力在求学路上的第二个幸运,就是成功地为自己的海外之旅实现了“融资”。

而张红力求学路上的第三个“成功”,就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信息中所提到的“骗取博士学位”。据相关报道分析,其于2011年6、7月间,“获得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如今学历也“通货贬值”的年代,博士学位已成为一些社会名流的常见头衔。很多是有真才实学的博士,也有些则拿的是“真”的“假文凭”。而张红力“成功”引起舆论好奇的,是其拿“真”的“假文凭”,不是常见的“镀金”、“荣誉”,而是“骗取”这一罕见的表述。

关于张红力“骗取”博士学位一事,目前舆论界还众说纷纭、只知牵涉甚深,但确实为其“学术进步”敞开了大门。后续报道中,他已是”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工商银行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会的答辩评委。

撇开若干年后其“骗取”博士学位不谈,早期的张红力在求学上一步幸运、步步幸运,时代机遇对其的眷顾也从学业延续到了履职;再叠加他在求学路上所展现的“进取心”和“超凡能力”,终于在职业生涯也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吃到时代的红利

1991年毕业后,张红力并未从事本行的农业工作、而是选择金融做为职业生涯的方向。

先是进入惠普公司总部担任财务经理;三年后的1994年7月,跳槽至英国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担任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开始代理国外资本在华事宜;1998年,年仅34岁的张红力进入国际顶尖投行高盛,担任亚洲执行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这次跳槽让他成为了在华外资界的头部人士。

细分析,张红力的每次跳槽似乎都步骤清晰、成效明确。第一跳不求头部机构,但求主业转型、职级提升;有所历练后,第二跳看似“平级”,实则进入头部机构。至此,头部机构、头部职务,又做处于潜在“风口”适合 “海龟”身份的头部业务,并非金融科班出身的张红力在短时间内都做到了。

尽管在高盛期间,张红力似乎并没有为业界所津津乐道的业绩;但在2001年3月再次跳槽至德意志银行后,他有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工作稳定期和发展期。

期间,德意志银行在早期参股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嘉实、担任中国人寿海外上市的联席承销商、签约收购华夏银行13.98%股权(5.872亿股)、在港承销东风汽车、中国神话等等。并非金融科班出身的张红力,通过有声有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赢得了在业界的职业声望,并最终升任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全球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裁,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在离任时获得了好评。

在外资投行的职业成就还只是上半场,更大的幸运在下半场又接踵而至。

本世纪初叶,对内是金融改革期,对外则是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全球化的窗口期。在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整顿处理不良资产“历史包袱”的同时;在股权上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提升国内银行的管理水平,也是当时的重要举措,而这些离不开学贯中西的人才。索罗斯在回忆与朱镕基总理会谈时,曾就国内金融人才缺乏的议题,回应华人中也有很多金融人才,并两次暗示推荐。由此可见,赶上时代的机遇是多么幸运。

国际资本需要在华代理的职业经理人、愿意培养,国内业界缺乏熟悉海外业务的人才、也求贤若渴。正是在这种机遇期,张红力再次幸运地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2010年,我国的人事制度有了重大变革,当年实行央地干部交流任职活动,也惠及到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当时由中组部牵头,拟通过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尝试录用一批华人高级管理人才。

据相关媒体报道,时任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等一批如今知名的金融界高官,以及巴曙松、李扬等学者共同担当考核,由此可见重视程度和规格之高。经举荐、初审、考试、考察等系列步骤,张红力在为数近百人的华人金融精英中,技压群雄、脱颖而出,成为首个、也是唯一的由外资银行直接转任国有行的高管,引起了轰动效应。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虽然这种准备也未必是事前预知或有心的。但张红力确实凭借自身的履历、职业声望及人脉等等,幸运地抓住了这几十年一遇的机会,鱼跃龙门、成为“宇宙第一大行”的党委委员、副行长。

张红力于2010年4月入职工商银行后,主要分管对口的国际业务、投行业务,也曾兼任工银国际董事长。在其任内,推动工商银行顺应全球化趋势,进行国际化发展。入职稍作熟悉后,张红力当年12月即主持操刀、在巴基斯坦新设分行,并试验开展货币互换业务;次月,张红力即凭借德银任职期间积累的欧洲人脉关系,助推工商银行在欧盟快速扩张,巴黎分行、布鲁塞尔分行、阿姆斯特丹分行等等,在欧洲各主要城市铺点成网、打开了局面。到2018年7月离职,工商银行在张红力的8年主持下,国际业务、投行业务已完全打开了局面,这一番新的气象、也为工商银行金融助力我国各行各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晚节不保

客观地说,张红力在工商银行期间在业务上是有贡献的,也实现了当时我国体制内金融人才引进的初衷。但其2018年7月的离职还是让人略感意外,做为工商银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长,以“家庭原因”为由、辞去了一切职务;后入职一家注册于北京的投行机构——厚朴资本,该机构由高盛出身的方风雷于2007年9月创办,并得到了高盛的投资。

分析来看,尽管在2010年离职时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好评,但在2014年德银在香港起诉张红力(认为其在一笔交易中违反合约、虚假陈述)、并索赔631.70万美元后,面对回不去的德银及其圈子,张红力离职后联络曾工作三年的高盛圈子,也合乎情理。

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此时的张红力开始失去了命运的眷顾。2019年4月,厚朴资本布局格力电器、拟就入股15%进行谈判,但随后就引来了董明珠的回绝。同时,张红力在工商银行时曾处的圈子,也开始暗流涌动、风波迭起。

2023年4月,原工商银行副行长、工银国际董事长,曾任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晓鹏落马;紧接着,9月公检法出身的原工商银行纪委书记刘立宪主动投案;11月,曾经的直接下属投资银行部的安丽艳,张红力老家的黑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晓辛,原工银国际董事长丛林之妻、从事证监会党委巡视工作的杨春蕾也先后落马。此外,还有个人金融部的李卫平、金融业务部的王英奎、天津分行的张希刚等等。

张红力乘风而起、又最终因风而落。在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有别以往地提出了“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问题。“专业性”自不待言,而摆在第一的“纯洁性”及“战斗力”也非常值得业内学习领悟。

自会议结束以后的2023年11月,“金融反腐”提速、正气之风已向张红力等人迎面吹来。除了张红力及前述的部分原工商银行人士,包括金融出身的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共炎,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段银弟等一大批金融高官在短短一个月内集中受到惩处。张红力戏剧性地再一次站在“风口”,可惜这一次是反腐倡廉的清风,并将其吹落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