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企业鹏飞集团在加速绘就氢能全景图,并在近期动作频频。

4月29日,鹏飞集团在孝义投运500辆氢能共享单车和5辆氢能公交车;4月23日,在孝义市2024 年人才发展推介会暨氢能产业人才合作签约仪式上,鹏飞集团与15位入驻企业博士签约;4月22日,鹏飞集团旗下东风特种汽车中标河北迁安市500台49吨氢能重卡招标项目,单价106.8万元/辆车。

不到一周时间,山西鹏飞集团在氢车投运、订单业绩、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加速其在氢能领域发展。高工氢电对这位山西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氢能布局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与时俱进

,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蹚新路”

山西鹏飞集团成立于1993年,以焦化起家,从小土焦—小机焦—大机焦向上游延伸,收购了多个全资煤炭企业;而后向下游延伸,兼并收购焦化企业到干熄焦;把焦炭、煤气打造成闭合式循环产业,实现了焦炉煤气甲醇联产LNG、合成氨。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鹏飞集团有转型、有升级、有重构,一直与时俱进。

2017年,鹏飞集团在聚焦焦化业务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传统能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红利正在消失,必须要把新能源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培养起来。

结合自身业务进行分析,鹏飞集团决定向下游延伸发展氢能源产业。在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研发及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中,鹏飞集团判断,自身在上游的低价氢源制造和终端的氢车应用场景环节拥有绝对话语权。

具体来看,鹏飞集团自有1867万吨制造焦炭的工业园区,具有大量的焦炉煤气,为制氢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这部分氢气经过提纯,一方面可直接供给下游氢车使用,一方面还解决了焦化产业的污染问题,实现企业内部自循环,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

“山西每年过境的重卡是在45万辆,常用的在30万辆左右,每年需要更换的占十分之一,大概三万辆,氢能重卡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化学工业处处长马景波非常看好氢能重卡,认为山西的焦化企业在推广氢能重卡上具有天然优势。

结合天时地利,2019年,鹏飞集团公布自身在氢能源产业的规划:

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示范基地—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总体规划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GW风光电制10万吨绿氢、100座加氢综合能源岛、30万辆氢能重卡及配套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供氢系统、10GW电池,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达1800亿元。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产业,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一些‘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克。短期内不具备商业化运营的产业需要我们先期投资去发展,同时也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我认为,只要方向正确,不怕路途遥远,我们一定会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为传统能源产业零碳转型发展蹚一条新路,打造万亿元产值的氢能新业态、新经济,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鹏飞力量。”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布局“气-站-运-车-用”示范运营场景

近年来,鹏飞集团将布局氢能全产业链作为推动产业清洁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不断延伸氢能产业链,持续技术攻关,成果斐然。2023年12月,在山西省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上,

鹏飞集团被授予山西省重点产业链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

,成为与美锦能源、晋南钢铁集团齐名的氢能名企。今年以来,鹏飞集团在氢能业务的布局上更是频频落棋。

比如,4月29日,孝义市举行500辆氢能共享单车和5辆氢能公交车投运仪式。技术方面,氢能共享单车由鹏飞集团和氢航科技联合开发,采用低碳固态储氢技术,整车重55公斤,储氢50克,可续航60公里。预计年底前氢能共享单车投放量将达到3000辆。

4月22日,鹏飞集团刷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招标纪录,旗下东风特种汽车中标河北迁安市500台49吨氢能重卡招标项目,单价106.8万元/辆车,订单总额达5.34亿元。东风特种汽车之所以能拿下这块超5亿元的氢车订单,原因就在它过往两年的战绩中。

2022年初,鹏飞集团通过控股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商用车制造资质,并于当年11月实现首批百辆氢能重卡投运。2023年延续发展势头,再次投运包括氢能大巴、氢能中巴、氢能装载机、氢能公交和二代氢能重卡在内的百辆氢车。

氢车能跑起来是商业运营场景的最后一步,前面支撑的氢气制取,加注,氢车制造环节,鹏飞集团具体都做了哪些布局?

在制氢方面,

2022年7月,鹏飞集团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8月,全国首套焦化干熄焦余热发电配套3×500Nm3/h水电解制绿氢项目在鹏飞集团正式投运。当前,鹏飞集团正在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预计2025年将实现年产2000吨绿氢。

加氢方面,

鹏飞集团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已在孝义投运,2024年在推动规划布点、建设及运营的站点将达30座以上,其中包括吕梁市孝义2座、离石2座、方山1座、岚县5座、交口1座、石楼2座,长治市沁源6座、武乡2座,晋城市沁水3座,阳泉市平定3座。

装备制造方面,

鹏飞集团也没有落下,有序开展中。鹏飞智创30万辆/年一期3万辆/年氢能重卡、氢能工程机械及配套电堆、动力系统、供氢系统制造项目已规划土地,正在办理土地报批手续。

技术攻关上,鹏飞集团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多方合作,持续攻关卡脖子技术。一是与氢晨科技、鲲华科技、重塑科技、捷氢科技、浙江蓝能等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协同打造电堆、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等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开展氢能车辆开发及推广应用。二是与上海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建燃料电池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先进炭基电级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展Ⅳ型高压储氢容器研发制造等科研项目。三是山西省氢能成果转化基地、山西省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中试基地获得山西省科技厅批复。

此外,作为氢能行业的引领者,鹏飞集团在行业标准的制订上也没有缺席。

今年1月,鹏飞集团旗下郑旺氢能牵头制定的《焦炉煤气制高纯氢转化工艺安全技术要求》《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两项团体标准正式生效,填补了国内在焦炉煤气制高纯氢领域标准化的空白,也彰显了鹏飞集团在焦化尾气制氢领域的标杆性地位。

整体看,鹏飞集团为国内能源企业的绿色转型打造了一个样本。结合国家氢能战略,以及该企业在推进氢能方面的产业优势与资产实力,其未来预计还有更多新动作,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