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财政紧张!

对此情况,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各地建设了太多的基建项目,欠下巨额债务,在如今土地卖不出去后,导致了财政紧张。

毕竟,在过去很多年时间里,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基建甚至和发展画上等号。

很多地方都存在过度建设、超前建设的情况,一些基建项目建成后效果不如预期。

这很不应该,但可以理解。

基建项目的建设,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这只能算是地方财政紧张的一方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体制内薪酬开支压力。整体看,公职人员的薪酬开支是财政收入的40%以上,在一些地区,体制内薪酬开支更是超过当地财政收入,比如,半月谈在乌蒙山A县调查发现的例子,当地体制内薪酬开支是当地财政收入近四倍。

一个小县城,体制内养了4.4万人。

真的是,财政用尽了全部力气,才堪堪满足当前公职人员薪酬开支。在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减少的当前,体制内薪酬开支的压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占比将持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是体制内的情况!

国企的情况,其实也大同小异。

现在,好多国企都在亏损,甚至包括一些不存在亏损理由的垄断企业,比如,烟草近三年亏损50亿元,哪怕大头需要缴税,剩下的钱也应当够他们过得很好。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只能说,大家认知中的企业亏损原因,在这些国企身上一点也不适用。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小部分人拿了太多,国企中,明面上年薪达到了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已经比比皆是。这些人在私下里,又小心思、小动作不断。

结果就是,国有资产运的流失。

不展开多说,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古语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

公职人员和国企管理人员,很多都把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看做是他们自己的,认为,哪怕再怎么紧张,也要优先保证其工资待遇。认为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什么吃穿用度都挑好的来,一点也不心疼。甚至,觉得自己管理这么多的资产,但只有这么点的工资,实在太亏了,要想方设法的往个人的钱包里多弄一点。

这样想法的人有多少?

在体制内,在国企,其实真的很多。

殊不知,公职人员也好,国企管理人员也罢,他们只有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权,财政资金属于全体人民,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并不属于特定群体。

因此,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为什么过度建设不应该,但能理解,而把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大头弄进个人腰包,却是万万不可。

这种情况,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