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二百八十七期:女主明兰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然而,这个女人不仅出身名门,就是皇后都敬重她!

01

明兰与顾廷烨成婚后,因为分府另住,成了京城贵族圈讨论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明兰目无尊长,不孝嫡母,恃宠而娇,明明有嫡母在堂,却另起炉灶;有人说顾廷烨就是个浪荡子,成了朝廷新贵也改不了恶行。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明兰借着为蓉姐寻师,找到让自己从心里生畏,颇得公婆依赖,还被皇后敬重的郑大夫人。

不得不说明兰太会选人了,这位郑大夫人从三点,都要甩老皇帝亲自册封的平宁郡主好几条街!

02

对比平宁郡主,郑大夫人才是真正的“贤妻”。

因襄阳侯救驾有功,当时的皇帝封襄阳侯独女为平宁郡主。

相比之下,郑大夫人的出身才让人羡慕:出身高德厚望的宿族世家,先祖中有人享配太庙,忠烈祠里供着她家的祖叔伯父,全国的贞节牌坊叫她家占了一成。

而且,郑大夫人更是京城出了名端方正直的贤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郑大夫人的公婆对她的依仗信服,平宁郡主的公婆对她却有些惧怕。

原著中,齐国公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惧内。

平宁郡主的婆婆齐老夫人看夫婿,看得如同蹲班房一般。平宁郡主是权爵独女,过门后。就学着婆婆的样子,将丈夫的通房妾室遣散了。

对此,平宁郡主的公婆都不敢言语,只闷声发财。毕竟,襄阳侯爷将半个襄阳侯府给平宁郡主做了嫁妆,颇得帝后喜欢的平宁郡主,也自带优越资源。

郑大夫人的婆婆郑老夫人身体不太好。

郑大夫人过门后,生儿育女,操持家务,阖家和美。就是她的小叔子小郑将军,都是郑大夫人亲手带大的。

对于郑大夫人这个儿媳妇,原著中曾写到:十几年婆媳,情谊非同一般,郑老夫人对这这长媳素来满意的很。

所以,在婆媳关系上,郑大夫人稳赢平宁郡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对待夫婿,平宁郡主是“严防死守”,郑大夫人却处处彰显古代贵妇的风度。

平宁郡主与齐大人的感情非常好。

所以,平宁郡主遣散齐大人的通房,齐大人没有任何不满。然而,平宁郡主却有点独大了。

古人讲究枝繁叶茂,奈何,平宁郡主生了齐衡后,无法再孕,却不肯为丈夫纳妾,为齐家开枝散叶。

儿子齐衡的婚事,平宁郡主一手安排,不容齐衡和齐大人有任何置喙。

虽然,平宁郡主做到了一夫一妻,让人羡慕。然而,在古代,她的做法,并不符合“贤妻”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大夫人不仅为丈夫选了老实规矩的女子为良妾,对待庶出的子女也不错。

因为,在古代贵妇的正常想法,给丈夫纳个小妾,帮着伺候服侍,既圆了自己的名声,又显派头。

而且,那个年代讨几房小妾就跟买车似的,有头有脸的男人,没辆上十万的车,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只要妾氏不出头,不生事,完全无关痛痒。

03

郑大夫人立身颇正,轻松拿捏皇帝的小姨子。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原著中,齐大人是齐国公的嫡次子。

古代继承家业的都是嫡长子,所以,爵位注定与齐大人无关。

奈何平宁郡主没有娘家兄弟,平宁郡主的父亲襄阳侯爷百年之后,就要由嗣子继承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时候,平宁郡主就要失去娘家这个助力。爵位又与平宁郡主的老公无关,将来分家出去,没有爵位傍身。

其实,权爵世家分家后,旁支完全可以依附自家的爵位讨生活。奈何,平宁郡主与嫡长嫂关系不睦,大有势同水火的意思。

平宁郡主的龙凤胎孙子和孙女满月时,平宁郡主向明兰介绍长嫂齐大夫人:“这是我大嫂子,你随着我叫便是。”

齐大夫人只淡淡一笑,和蔼道:“都出了五服了,怎么称呼都好。远近亲疏,又不是光看叫什么的。”

这句话却让平宁郡主失了颜面,因为,齐大夫人是暗讽平宁郡主只想攀附权贵。

然而,郑家门里也不消停。

皇帝将小姨子小沈氏嫁到郑家后,郑大夫人与这位弟媳妇也不算和睦。

沈氏在乡野长大,喜欢玩闹。京城这个地方规矩多,让小沈氏觉得烦闷,就总想抛头露面,还缠着夫婿小郑将军去外头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沈氏这般做法,让最看重规矩礼法的郑大夫人训斥了几句。

这让小沈氏委屈了,她想着有皇后姐姐撑腰,进宫抱怨告状,盼望由皇家出面,杀杀长嫂的威风,她好过得舒坦些。

然而,小沈氏刚刚在皇后姐姐那儿哭诉完,皇后都还没想好怎么跟郑大夫人说,郑大夫人就跪到郑老夫人面前,言道‘妾身卑微,不足为沈氏长嫂’,自请下堂归去。

这把郑老夫人吓个半死,立刻披挂上全副诰命穿戴,去宫里请罪讨饶。

结果是,小沈氏被两宫太后训斥,被皇后姐姐训斥,被哥哥训斥,发回婆家时,夫婿小郑将军看她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为了安抚郑大夫人,皇后还给了很多她很多赏赐。

04

让皇后敬佩的郑大夫人,她的高明之处,是分得清“里外”。

平静郡主与长嫂的矛盾,大概是平宁郡主的独子齐衡茁壮成长,长嫂的儿子却是一个病秧子。

妯娌俩又都是要强的主,都想高人一头,才不和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郑大夫人和小沈氏妯娌俩的事情,都闹到朝堂上去了,盛紘还透露,朝中已有言官御史写好弹劾折子,磨刀霍霍便要上本了。

这要是换作一般的女子,恐怕老死都不想往来了。然而,郑大夫人在外却处处维护小沈氏。

由于小沈氏在乡野长大,难免被外人说一句“礼数不周,乡气得跟村姑般”。

郑大夫人却摆出‘我的弟媳妇,我们自家会管教,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的架势。当场放下脸来,甩袖就走。

其实,郑大夫人做的没错,古代讲究同气连枝,小沈氏和自己的关系再僵,小沈氏也是郑家的媳妇,是郑家的一份子。

这般贬低小沈氏,就是打郑家的脸面。

时间长了,郑大夫人的做法,让皇后都敬佩。

其实,郑大夫人这般立身颇正,因为她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著中,甘老将军借着酒席送了小郑将军一个妾室。

那时候,小沈氏与小郑将军刚新婚,小沈氏不肯接纳那女子,哭死哭活的闹了半个多月。

郑大将军生怕小沈氏的哭闹,惹来皇后不快,就决意替弟弟小郑将军收了那女子。

然而,郑大夫人不干了!

因为,她是出了名的端庄严厉,最看不惯那种妖娆女子。

于是,正大夫她二话不说给丈夫纳了个良妾,还放话出来:“纳妾可以,但纳这样的妾万万不成……”

为了平息家中的风波,是郑老夫人出马,替老伴郑老大人收了那名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服气的小沈氏对明兰感慨道:“嫂子娘家家教,便是轻生死,重礼法,她真性情确如此,赔上性命也有数。”

05

明兰畏惧的郑大夫人,也明兰打入贵妇圈的敲门砖。

明兰与顾廷烨成婚后,在小秦氏的努力下,他们夫妻的风评一直不好。

在古代,名声不好,会影响仕途的。所以,明兰一直想找个突破口。不过,明兰思来想去,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原著中,郑大夫人的女儿在读闺学,让明兰为“蓉姐求学”为由头,求到了郑大夫人。

明兰这般做,无非是郑大夫人有美名,连皇后都敬重。若是将蓉姐通过郑大夫人的手送到闺学中去,就算搭上了线。

万事只要有了开头,就能相互走动。郑大夫人又立身颇正。只要在关键时刻,郑大夫人为明兰说句公道话,就事半功倍:

其一,郑大夫人出身好,娘家夫家都是名门望族;

其二:郑大夫人的品格德行满京城有口皆碑;

其三:郑大夫人素不爱多言闲聊,能与她为友的寥寥无几。如果这样著名的一个京城贵妇承认了她,那么,明兰也算是“沉冤得雪”了

其四:郑家和顾廷烨的立场一致,郑大夫人又头脑清楚,通过种种渠道,她可以获得一些顾府内情,很有说服的可能性。

06

人活一世,本来就艰难万分。

女人的一世,要比男人还要艰难。所以,想要活的舒心,就要头脑就要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如郑大夫人与小沈氏妯娌俩都闹成那样了,可她依旧要从大局出发,在外头护着小沈氏。

更重要的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能守住底线。

如平宁郡主这般。明明答应齐衡,会去盛家求娶明兰。在华兰嫡子的满月宴上,瞧出永昌侯府梁夫人看上了明兰,她就向王氏求娶了如兰。

一来,如兰是嫡出的,能压明兰一头;二来,自己能与永昌侯府结个转折亲。

然而,明明与王氏口头约定了如兰,见到首辅申家抛来的橄榄枝,立刻毁约迎娶了申氏。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