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组织召开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调研会。以该校纳入四川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听取一线教学科研单位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面调研学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向与举措。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党委副书记杨静参加会议并讲话。据悉,这是该校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教育观念大讨论开展以来的第一场专题讨论调研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余曙光以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全校上下认真思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下,面向未来事业发展、健康产业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任务,就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引领性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进行了深入解析。他表示,“要创新真正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体现当下评价与长远评价相结合,分类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人才评价与队伍建设相结合,以评价驱动科技人才引领发展;要掌握好人才评价的度,抓住评价重点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让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快速成长,激发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创新创造力;此次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是‘人才强校’战略的深化,要通过探索新路径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眼光落实评价改革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杨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人,当前要以抓好四川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在学校的试点工作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基础研究人才及各类型人才的分类评价并重在激发传承创新活力,着力于支持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引育评用的体制机制改革,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她还深入分析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学科和评价的关系,关键是把握不同学科的特点,建立体现原创贡献、战略需求、学术前沿的评价体系。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强调进一步探索代表作评价、长周期评价等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成长状态评价和质量评价的改革方向;三是评价和导向的关系,坚持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以评价引导人才向原创性与高质效发展;四是评价和成长的关系,评价的目的是帮助人才成长,要一人一策,大力加强人才成长的支持。并就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下一步的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处长戴鸥从职称制度、绩效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近三年该校人才评价改革工作的现状。

供图: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