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大礼堂房顶已基本坍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礼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全国近代建筑中的精品,因此在2006年,大礼堂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经此一役,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礼堂已遭受重创,很难再复现往日的光辉。
总体上古建筑火灾原因可分为四大类: 自然、人为、电气和环境等因素。据有关资料对1950年——2005年间163例古建筑火灾案例的统计,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87起,占53.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气因素是第二大诱因,占13.5%,其中包括电气线路故障以及使用电气不慎等。
为了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需求,古建筑运维方对古建筑进行电气化改造。由于电线破旧,绝缘老化,乱拉乱接电线以及私设大功率电气设备等,造成线路短路、电量过负荷、接触不良等电气故障,从而引发火灾。由于古建筑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缺少消防设施,易造成报警晚,初期火灾控制能力不足。古建筑大多建造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周边无市政消防水源,单位也未建造消防水池,消防水源不足,从而造成火灾很难扑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建筑在开始建造的时候没有把消防通道考虑在设计范围之内,消防车通过一些道路、牌坊、大门时不易通过,消防车辆很难靠近火场,灭火战斗行动不易展开。
再加上古建筑所处的地势较高,地形较复杂,道路交通条件受限,消防车需要在路上行驶很长时间,不能很快到达火灾现场,甚至要停靠在离起火建筑很远的地方,不利于灭火战斗行动的展开。
由于古建筑可燃物多,燃烧速度快,地形复杂等相关因素,导致后期补救式灭火消防工作效果欠佳。因此,不能将古建筑的安全风险管控寄托于后期补救式的灭火消防工作中,相反,应着力于前期的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极早期化和高度科技化的监测系统,提高古建筑的运营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查知科技研发的热过载在线监测,可以用于古建筑设备运营风险管理。当监测空间发生异变(如电气设备出现热过载现象)时,查知科技研发的热过载在线监测系统能够迅速而精准地定位到发生隐患的具体空间或部件,维护人员便能迅速响应,针对定位到的隐患部件进行及时修复或更换,从而有效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扩大化,确保校古建筑的稳定与安全。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古建筑,如先贤清真寺,或文创场所,如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等场所。
川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过载在线监测系统可增强场所的安全预警和防范能力,实现超早期预警、超早期发现、极早处理,将隐患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