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李梅红与父母一同分享)(李梅红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李梅红撰写《重生》和《自助者天助》(2014年12月,李梅红向袁希福院长敬献锦旗)

2024年4月26日,在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的现场,来自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李梅红,与父母一同上台分享。梅红说:“当时我被郑大一附院判了死刑,情况特别严重,就跟植物人差不多,比植物人好的就是可以睁开眼睛。”

说到这里,她的父母便止不住流泪,谁能想到在大学时候18岁就是党员,23岁的年纪竟得了“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女儿懂事到在住院的时候甚至把“遗体捐献书”都签了……

(2024年4月26日,李梅红与父母一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26日,李梅红与父母一同分享)

听到这里,在旁的父亲哽噎补充道:“梅红是2012年10月底检查出来癌症,11月1日在郑大一附院后边半个(脑袋)都打开了,做了7个半小时的手术,对她的小脑损伤太大,得了后遗症。说话呀,眼睛啊,走路啊,平衡这一块还不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术后放疗、化疗、光子刀,我从老家带她过来,每个月化一次,当时那情况是相当糟。到2013年8月份,又带她来复查的时候发现复发了。”(郑大一附院)刘主任建议用更好的药,制定化疗方案用的是“福莫斯汀”,但是效果不太明显。一直到11月份左右商量最后一个办法,就是用一下美国进口药叫“贝伐单抗”。

他们记得:“当时在郑大一附医院,专家都没用过,知道有这个药,不知道咋用,还得网上查咋用。那药就跟青霉素一样,一支一小瓶,一支5000多,每一次用三支,当时用了两个疗程,也没有啥明显效果,反而是一天不如一天,大概在最后那半个月左右就不能走了。”

怎么办呢?那会儿,恰巧碰到梅红的一个同学,跟她是在郑州澍青医学院毕业的,同学简单介绍了一下袁院长。梅红当时就两眼会动,在那床病床上躺着,每一天,医院都会下病危通知书。不甘心,就这样拉着孩子回去,回去那就是等死。抱着试一试的心理,2013年12月2日他找到了袁希福院长。

当时袁希福院长意思是说:“来的太晚,就是开了药,效果也不会有多好。”可是家人认为,“哪怕用完药以后,多活一天,就是全家人的希望,没有要求吃了药杂杂,院长听了才给开的药。”

开了七天,孩子当时头疼的受不了,每六个小时吃一次曲马多,一天吃四次。院长开药吃到第五天,她的头疼时间间距就拉长了。比如说:六个小时、七个小时,她还没有头疼。我觉得就有点好转,就坚持吃。

吃完这七天的药又来开药,医生给煎好了,药带到医院吃,又开了半个月的,这半个月头疼啊,或者说感觉最不舒服的地方啊,就有好转了。当时也就快过年了,开了一个月药,院长说,“你回家过年吧!可以回家过年了。”

(李梅红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梅红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在西医上,不管是啥方面给她用遍了,我带她上海华山,北京天坛到处跑,北京天坛专家见到我就说:“带孩子回去,高兴往那转就转转,想吃啥就吃啥,啥意思?让孩子安排后事。”不甘心啊,中医有了效果以后坚持一年多两年的时候,她写了一篇文章,叫重生,涅槃重生。电脑上打出来,然后我给她做成书,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真真实实。

李梅红撰写《重生》和《自助者天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梅红撰写《重生》和《自助者天助》
(2014年12月,李梅红向袁希福院长敬献锦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12月,李梅红向袁希福院长敬献锦旗)

够3年的时候,院长说:“梅红,可以了”,袁院长一直担心,你花的钱太多了。实际上之前花了五六十万了,可我说不想停,因为梅红的病情严重,它的髓母细胞瘤,复发率相当高,恶性程度不分一二三级就是最高级,我怕她再次复发。

所以药一直没有断,一直吃了这6年半,一顿药没有间断,吃了吐,吐了吃,大年初一你可以不吃饺子,但是不能不吃药,因为这是你的救命稻草。

也正因此,如今梅红已经成功迈入抗癌的第11个年头了,现在除了早期放疗后遗症导致小脑损伤行走不便外,基本已经与常人无异。她在家开了网店,也开启了新的生活。在现场,梅红父亲忍不住感慨:“梅红是世上最坚强的孩子”,“袁希福院长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