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自2022年1月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地区以来,广州区块链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效果和产业发展焕发新动能?5月9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2497号建议的答复》在其官网公开。答复显示,两年来的试点,进一步促进了广州市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广州市区块链企业数量达到500家,通过国家网信办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共157家企业185个项目,区块链及关联产业产值规模达数十亿元。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终期评估中,广州市的试点工作被评为优秀等级。

产业格局:基本覆盖整个产业链各环节

抢占区块链发展高地,广州将区块链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及方向加速推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引培力度、培育产业生态体系方面对区块链等重点软件发展细分领域提出多项重点支持举措,同步统筹推动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同时,连续四年将区块链列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资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专题支持方向,支持方欣科技、运通链达、民航信息等区块链软件示范平台,黄埔区全国率先出台区块链专项政策,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支持区块链企业、项目超100家。

为给产业聚集提供物理空间支持,广州持续推动产业载体建设,支持黄埔区作为广州市区块链产业的重要发展极,积极建设成为广东省首个区块链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园,已认定154家区块链企业,区块链及关联产业产值规模预估50亿元,已形成以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服务、平台运营、金融创新等为主的产业格局。

通过加强企业引培,目前,广州已汇集蚁米孵化器、金丘链云、惠智(广州)等多公司,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面而分散的产业格局。其中仅黄埔链谷已经引进57家区块链领域企业,其中有24家企业被认定为区块链企业,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的企业6家,3家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新锐企业。

应用场景:全面赋能政、企、民生产生活

在区块链的应用上,广州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全面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政、企、民生产生活。如在政府服务上,广州建设全市统一自主可控政务区块链平台,通过平台提供区块链+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信用共享等基础应用,累计实现6000多万条业务数据上链管理。推动国内率先上线区块链跨境可信认证功能,已对接香港等境外CA并提供区块链跨境可信认证等服务1000次以上。建成区块链可信认证服务平台—“信任广州”数字化平台。

在为企业降本增效上,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开具电子保函5045单,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约8亿元。在国内率先提出企业链码应用,为超过12万家企业及10万个人用户提供企业链上服务,为2400多家企业免费开通电子印章、电子合同、链上保险箱等,节约运营成本超千万。

在为市民服务方面,广州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确权存证、全程留痕溯源、多方可信共证等特点,构建区块链可信认证服务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全程一体化、网络化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服务。目前,该功能已在企业开办、存量房互联网签约、科研项目合同签署、供电、供水等政务服务领域推广使用,向用户提供的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等服务。统一政务区块链基础平台已为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个人股权转让税务征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信用查询等多个政务服务领域提供区块链应用支撑。

此外,广州还积极以区块链助力营商环境改革。广州市区块链国际贸易平台实现78亿元交易额的商贸业务上链。广州开发区率先打造国内领先的“税链”区块链发票平台及“政策公信链”政务应用。航信链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民航业务领域落地,在民航领域实现记录存证、数据追溯等业务功能。广州互联网法院上线“网通法链”区块链平台,采用联盟链形式联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9家单位、“BAT”等30余家互联网平台数据,构建数字治理生态圈。

下一步,广州将按照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实体经济赋能、应用场景开发、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推动发展,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效果和产业发展焕发新动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海宣、谢惠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