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财经九号
作者| 胖虎

日前,作者关注了贵阳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涉嫌虚假陈述的问题,其在2023年年报中,并未如实向公众和投资者公布公司在报告期内受到有权机关行政处罚的事项,以及时任董秘董静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负领导责任,被处以警告等事项(贵阳银行:年报或涉虚假陈述,曾发生分行虚增存贷款事件)。

不过作者发现贵阳银行的问题还不仅于此。

2023年7月7日,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秘书董静因到龄退休,辞去公司董秘职务。公告同时显示,公司董事会秘书空缺期间,公司董事会指定董事长张正海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张正海代行贵阳银行董秘职责已经10个月时间,一般来说,根据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相关规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代为履职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银行应当在6个月内选聘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正式任职。

请注意,需要正式任职。

显然,董事长张正海超长期代为履行贵阳银行董秘职务或涉及违规。

这里说句题外话,在贵阳银行对前任董秘董静的离职公告中,该行表示:“董静先生自2000年加入公司,亲历并见证了公司实现A股公开上市等多个重大历史性时刻。在任期间,董静先生忠实勤勉履职、积极主动作为……深入开展公司价值管理工作,积极构建信息披露合规文化,为公司实现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样的评价,从事后来看,不能说极具讽刺么,也只能说名不副实的,公告中的溢美之词或许与实际不符的。

比如“深入开展公司价值管理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做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向资本市场推荐公司价值,从而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美誉度和股价,这也是上市公司董秘重要工作之一。那么贵阳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呢?

贵阳银行的发行价格是8.49元每股,上市即巅峰,2016年8月份上市后不久来到高点13.23元每股(前复权,下同),此后一路走下坡路;2021年4月份曾有过一次定增,当时的价格是10.27元每股;

据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贵阳银行每股净资产是15.46元,2021年以来贵阳银行的每股净资产长期在12元以上。

那么资本市场的表现呢?2021年以来贵阳银行的股价长期是破净的甚至是破发的,目前仅有5.65元每股,且长期在5-6元每股左右徘徊,这样的市场价值管理,从董秘的角度很难说是做好了。

至于“积极构建信息披露合规文化,为公司实现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作者以为,单就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于董静的监管处罚,认定其对贵阳银行的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负领导责任,就对上述的肯定式评价打了折扣,反而落下了职业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回正题,贵阳银行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高管及董秘的聘任公告,贵阳银行在2024年1月12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2024年度第一次临时会议上,决定聘任杨轩先生为本行副行长、何欣先生为本行首席信息官、李虹檠先生为本行董事会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时至今日从发布公告至今已经过去了4个月,但上述三名高管没有一人通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任职核准,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上并未查询到上述三人的任职核准信息。

一般来说,董事、监事的选任不仅要通过董事会提名、表决,还要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才会进入到任职核准环节,时间会进行得比较长。

但是像董秘、副行长、首席信息官等高管的任命权限在董事会,而不需要经过股东大会,所以经董事会表决通过后,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报送监管部门核准,进行时间会较短。

而且按照《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九十条的规定,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金融监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

也就是说,上述高管的任职资格申请一般报到监管部门,1个月内就会做出核准或不核准的决定。

如今,贵阳银行拟任董秘李虹檠、拟任副行长杨轩等人为何时间过去了4个月,迟迟等不来监管部门的任职核准呢?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上市公司公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