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哥哥,这是我哥哥!”看着手机那头熟悉的面容,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容”10余年的荣荣阿姨(化名)激动地说道!不久前,一场跨越962公里的视频通话,让在外流浪10余年的荣荣阿姨找到了家的方向。5月8日,经过公安部门采集血样,进行DNA比对,最终确认荣荣阿姨正式找到了她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余年前,荣荣阿姨因擅闯他人住宅,言语异常被民警送至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断“妄想性障碍”。这10年时间,她与家人音讯隔绝,但她仍然对家人日思夜想,渴望着有重逢的一日。而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阿姨精神状态良好,慢慢能回忆她的家乡与亲人的信息,医院工作人员深知她的心愿,但因荣荣阿姨不识字又只会讲方言,医护人员在沟通上犯了难。

直到今年年前,科室来了位年轻的患者,在患者活动室内,医护人员惊喜地发现她和阿姨用方言聊起了天,得知阿姨的经历后,她主动承担起了翻译工作,通过阿姨断断续续的回忆,帮忙拼凑出其家庭地址与家人名字,上网搜索相近发音的地址。医务人员将这些信息记录交给医保办,医保办工作人员出面寻求警方、福利院等多方机构,通过人脸比对,血液比对等方式,历经了十年零一个月五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000公里外的湖南省找到了她的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荣荣阿姨的哥哥无法即刻来到她的身边。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综合三病区的护士提出让兄妹两通过视频通话来达成短暂团聚。当视频连通的那一刻,年过半百双鬓发白的两人,双眸中皆充盈着泪水与激动。他们彼此倾诉着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和牵挂,仿佛时间与距离都已不再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这是一场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的重逢,10年的苦苦等候在这一刻显得无比珍贵。荣荣阿姨的主治医生陈杰告诉记者,通过药物、心理、康复治疗,患者临床上达到康复出院标准,荣荣阿姨的治疗费用除了110专项经费、慈善救助基金补贴外,剩余部分均通过医院垫资。近日患者老公表示会在半个月左右接她回家,很快他们就可以一家团圆了。

家属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和坚持寻找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他们的耐心与爱心,为患者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在他们的执着与努力下,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如果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团聚。”

供稿: 温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