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从创立之初,便是寒门子弟翻身之桥。无数才子佳人,数十年如一日,寒窗埋头苦读,只为一日金榜题名,实现鱼跃龙门。

黄巢,这位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叛贼”,也曾是这条路上的一名普通追梦人。

据史料记载,黄巢家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而盐在古代受到国家严格管控,贩卖需获得官方授权,能够世代贩卖私盐,足见他家族还是有几把刷子。

家庭背景特殊,黄巢文采亦出类拔萃。五岁之时,便能与祖父对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很霸气,也符合黄巢性格,他借菊花暗喻自己理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入住长安,成为那里的主人。

同时,家人也对他给予厚望,希望他光耀门楣。

然而,科举之路并非坦途,金榜题名者终属凤毛麟角,大多数考生只能失望而归,枉然长叹。

黄巢也不例外,他多次踏上科举之路,但每次都未能如愿,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黄巢愤愤不平。加之晚唐天下动荡不安,赋税繁重,百姓生活困苦。黄巢家族祖业也日渐衰落,当听说王仙芝的檄文,他开始聚集乡众,举起大旗。

公元880年,黄巢带兵攻入长安。同年12月12日进入太清宫,次日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赦天下。

然而,好景不长,朱温降唐,4年后黄巢兵败,又遭遇部将林言背叛。至此,黄巢起义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他为早已摇摇欲坠的大唐添了一把火。加速李唐王朝的衰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有一首诗,被后世传颂为千古经典,其中一句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不第后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很简单,运笔恭候,却充满了雄心壮志。

前两句,待到九月重阳佳节,菊花独芳异彩之际,百花开始纷纷凋零。

应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约。黄巢有对菊花盛宴的迫切期待,作出“待到”九月八日这一回应。

人们常说“人淡如菊”,“菊花”作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是高洁、淡雅的象征。

然而,黄巢的菊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百花杀”赋予菊在百花凋零后唯我独尊之感。

一开一杀之间,是摧枯拉朽之力,是生死的强烈对比,是菊花的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李唐推崇的牡丹,华而不实。黄巢的菊花,如同勇士,充满战斗力,能够开辟一条新道路。

后两句,耐人寻味。

盛开的菊花,香气四溢,芬芳阵阵,弥漫整个长安城上空。放眼望去,整个长安遍地金黄,如同披上了一层铠甲。

菊花之香,清新而深邃,疏影之间,流露出淡淡暗香。

一盆百盆菊不会有“冲天香阵”,而是无数盆菊花共同营造出的气势,那香味铺天盖地,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弥漫广袤的天地之间。

“透”字,不仅是穿透、冲破之意,更是菊花菊花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坚韧与力量。

当菊花盛开之际,长安城不再是牡丹的天下,没有权贵的奢华,没有王孙公子的繁华,没有王侯将相的尊贵。

这座城,此刻只属于人民,属于寒士。这是一场菊花的盛宴,更是寒士的憧憬。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被搬上荧幕,成为电影标题。

影片中,被鲜血染红的朝堂,瞬间被金黄色的菊花铺满。这一场景,是对影片情节最意味深长的隐喻,即便王权看似坚不可摧、无法战胜,但捍卫王权,需要付出血的代价,骨肉相残、众叛亲离。

满城尽带黄金甲后,黄巢的人生也走到尽头,他被外甥所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