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与主管大夫薛主任合影)(2019年12月7日,方阿姨在地里劳作)(2021年5月4日,方阿姨到希福医院复诊)(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到开封参会)

方阿姨是老朋友了,参加过2014年、2017年两届抗癌明星大会。如今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情况依旧稳定,她也再次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

这一次,聊起家里的情况,她说:“已经从老家搬到了郑州,闺女买了房,儿子上了大学,自己也好好的,一切都越来越好。”满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收到薛主任的邀请,也是带着儿子一起再看看袁院长。

(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与主管大夫薛主任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与主管大夫薛主任合影)

罹患小细胞肺癌

想起当年,村里人聊起她患病时的样子都说:“你咋这么没福呢?房子盖了,有病了;庄稼成了,没法收了,草长这么深,来地里薅不动了。”可是一段时间后再看,“能种地了?还种得可好!”前后的变化,村里人都看在眼中,都说这是找到好医生了,连癌症都能看。

那是2013年9月,当时的方阿姨突然感觉“脸疼”,搞不清这是什么病,就是半夜躺着的时候疼得睡不着,想着去检查一下吧!谁知道一到医院医生居然说:“你这病可厉害啊!”什么病?肺癌,县医院CT检查“左肺占位”,医生怀疑就是肺癌。一听这话,当时方阿姨就懵了,老伴带着去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确诊:“左肺小细胞癌”。

化疗1次,就受不住了!

很快2013年12月方阿姨到郑州住院了,省肿瘤医院给出的方案是化疗,可是仅仅1次化疗后,她就感觉异常的难受,按方阿姨的话说:“体虚乏力,双腿酸痛,完全不能动弹,夜里天天做噩梦,饭是吃一口吐一口,好像就没救了一样”。老伴看在眼里去问医生,结果让人更寒心了,“最多活一年半,如果想出院随时可以”,都不强求住院了。

当时方阿姨的女儿还在读高中,马上就高考了,丢下学业抱着母亲痛哭。方阿姨想放弃,但是女儿说什么也希望目前坚持着。“儿子7岁,女儿高三等着高考,我生病又不能干活了,家里能有几个钱?既然反正看不好了,那就给我拉回去埋了吧。”说着放弃,也不过是现实所迫,真有机会也说不出这话。

女儿不断劝慰母亲,又趁着周末在郑州四处打听,无意间找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一连观察了几天,她感觉应该还不错,就带着母亲去试试。“那地方我问了,咱去试试”,拗不过家人劝,方阿姨这才去了。

现在一有病,家人就催她“吃中药”!

2014年1月1日初诊,那会儿方阿姨还在住院,取了药一吃发现能吃饭了,感觉身体也比之前强了。这抵抗力一回来,她就试着又做了1次化疗,发现还不错,可如果把中药一停又不行了,索性不化疗了,就吃中药,节省点。慢慢方阿姨身体恢复了。

后面发展到只要身上有不舒服的地方,爱人就催她“你该吃药,一吃你立马好!”那会儿家里也困难,方阿姨是想着把钱留着给孩子们上学用,可是家人劝她“你活着,这才是个家”。这一说,她也不说什么了,安心治疗。后续她们也没做检查,但是连续数年回访,方阿姨身体非常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19年12月7日时,袁希福院长还专程到许昌随访,方阿姨俨然就是村里的“名人”,养了8只鸡,2只鹅,2头羊,还开了4亩地种菜、种麦,种红薯,一个人又包家务又包生活,甚至还能抽空到镇上打工挣钱,那身体谁见了都夸好。

(2019年12月7日,方阿姨在地里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2月7日,方阿姨在地里劳作)

再到2021年5月4日时,方阿姨有些咳嗽随即被女儿带去郑州找袁希福院长复诊,检查显示“一切正常”,把脉后也没什么问题,就是干了活有点劳累。取了药巩固后就没事了。

(2021年5月4日,方阿姨到希福医院复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5月4日,方阿姨到希福医院复诊)

这一次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受邀到开封参加“龙年·中国行”开封站活动,情况也如往常一般稳定,说是在家什么都能做,现在闲得不行了,有时候还会出去干点兼职。

(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到开封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26日,方阿姨到开封参会)

信心+家庭的温暖,才是抗癌的利器

袁希福院长常说:“信心不足成遗恨”。这是因为信心是抗癌的基础。院长在坐诊时,发现很多肿瘤病人明明治疗都顺利,可是突然有一天说不想继续看了。究其原由发现主要是周围人都说什么“治不好”“没救了”,“癌症是绝症”,与其花钱遭罪,不如把钱省下来,享受一下余下的时间等等。

他们处于一种“被怀疑,自我怀疑”的环境中,怎么能不信念崩塌?这样就导致很多病人,万念俱灰,丧失信心,造成了终生的遗恨。

在以前,袁希福院长也不认同心态好,病就好。可现在那么多临床病案的实践后,越发发现生存期长、疗效好的患者,多数都是乐观的人。

因此袁院长认为:在治疗上,当医生尽全力施治的时候,病人决不能自己先蔫了,如果没有信心,那就是再好的办法,再厉害的医生也无力回天。

要树立信心,而信心的来源关键便是家人的温暖,亲情的养护。但凡生存期长的患者,都是“家人鼎力相助,有一个主事人力排众议,给予支持。”方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己几次都想放弃,都被女儿或老伴拦下来了,坚定地支持,这才有了信心,才有了如今抗癌12年的成果。这值得广大肿瘤病人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