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心理上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会变成一颗随时爆发的“炸弹”。作为父母,我们只有慢下来,沉住气,才能帮助他们平稳地破茧成蝶。

——倍赋力家庭教育@全体父母

我们经常听到许多家长这样抱怨:
觉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少去和父母沟通了,好不容易有几次沟通,还很不顺畅,甚至还不如不沟通。

实际上,亲子关系不良往往出现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青春期孩子的变化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龄进行阶段划分的话,18 岁之内,心理年龄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期。

时期越多意味着变化越多,也就意味着可塑性越强。

那么,18 岁内,哪个阶段变化最多呢?

排在第一位的是6岁以前,排在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身高变化带来心理变化—对待父母从仰视到平视。

孩子只要对成人是仰视的,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服从的感觉。

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长6到11公分,说话的声音也有变化。

此外,孩子身体的发育会影响到他的心理,这种心理变化我概括了几点:独立性强、更在乎自尊、自我意识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青春期孩子回避沟通的原因

倍赋力家庭教育督导专家认为,当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或出现问题时,其背后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自身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又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他们,比以往更加独立自主,开始有了自我的边界感、注重个人隐私、渴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需要一定的独处时间等。

在这种情况下,青春期的孩子与以往相比,和父母沟通的频率减少,这是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不必太过担忧。

●缺少亲子沟通

有一些家庭,父母要么是因为忙于工作,要么是和孩子聚少离多,总之,本身就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父母突然意识到这一问题了,再想去多和孩子沟通,拉近亲子关系,可是发现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沟通不良

如果说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那么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自然就会开始回避与你进行沟通。

许多家长自认为自己一直在保持和孩子的沟通,但实际上那只是在和孩子说话,甚至是在对孩子发号施令。

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意味着双方要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得到互相的理解。

真正的沟通,既包含了坦诚倾诉也包含了耐心倾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亲子沟通如何做

当孩子拒绝沟通,但是我们又想传递我们观点时,不妨换用一些方式,让孩子容易接受,即使孩子不会遵照我们的意思办,我们也能了解孩子的态度。

1、用轻松的形式让孩子愿意开口

抛弃“我们聊一聊”这样正式的对话方式,改用“我们去散步吧”、“我们去吃美食吧”,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轻松地引入话题。

当孩子消除了戒备之心,把我们的想法和盘托出。

跟孩子对话,切忌唠叨,切忌说教,简单直接的点明主旨即可,让孩子多说,我们多听。

2、 用含蓄的方式传递信息,避免正面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随时都会被点燃的炸药,只有慢下来,沉住气,才能对抗他们的躁动与叛逆。

为了减少正面冲突,可以用含蓄的形式和孩子沟通。(可以给孩子写纸条、也可以给孩子发信息,信息文字尽量简短,内容根据情况灵活多变。)

可以是表扬,让孩子得到鼓励;

可以给孩子提建议,让孩子有机会思考建议是否要接受;

可以是幽默故事,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学会幽默感;

纸条的内容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不管结果如何,传达到位即可。

这种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说不定那个纸条的内容就可以影响孩子。

3、给孩子更多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我们不要再凌驾于孩子之上,而是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是要父母帮他负责。

青春期的孩子极富自尊心,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要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就不用担心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写在最后

孩子的敏感性是天性,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

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有妥协,要有商量,要给彼此余地。

想要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会乐意和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愿意接受父母所给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