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键一年看开局-中国经济平稳起步态势好》的署名文章,熟悉官媒话语体系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根据一季度经济数据写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公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重要性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从“稳”和“进”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由于整体涉及宏观经济,于金融部分涉及的并不多,但是在这个不多的部分,文章还是特别点出了“五篇大文章”。

其中,特别用交通银行的案例阐述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谁做好了科技金融,谁就摘下了皇冠上的明珠。

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活水‘转’起来的部分,《人民日报》文章中写道:

“超乎想象。”从扫码到提款,只用两天,就获得750万元纯信用贷款,上海予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成成很开心。
传统贷款产品重资产、重抵押,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资金一直是制约予君生物发展的瓶颈。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因企施策,将企业研发水平、知识产权、科创园区等要素纳入征信考量,推出“智慧知产贷”产品,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笔者了解,“智慧知产贷”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线上信贷产品,专为科技型企业设计。该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银行依赖抵押物的贷款模式,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属性和研发能力。提供高达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其实,不仅仅交行,国内目前很多银行都在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典型的如:

  1. 建设银行,其在建行四川省分行做试点,用九种模型输出标准服务科创型小微,详情见《普惠贷款余额过千亿,建行四川分行是怎么做到的?》

  2. 浙商银行,用人才银行的一揽子方式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详情见《人才银行八年磨一剑,浙商银行布局科技金融》

  3. 网商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的思路,使用大模型技术,将产业链条的扫描雷达下沉到产业链的四级以及五级企业,详情见《做产业链金融,网商银行做迭代了这三点》

当然,笔者也深知,在开展科技金融贷款方面,还存在很多现实困难,比如知识产权评估难、质押担保难、交易流通难、变现难等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一定会在业者共同的努力下逐步克服。

你所在的银行有什么科技金融的好做法?

以及你对科技金融的开展有什么建议?

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