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才哥

编 | 饶言

五月伊始,互联网圈最火的事件,无疑是百度前公关副总裁璩静的短视频风波。

这次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很快,热搜不断,各种爆料接连传出,让事件不断升温。

这次吃瓜群众非常多,态度也惊人地一致,几乎一边倒地谴责璩静。很少有一位企业高管的言论像璩静这样,激发起这么多打工人的愤慨。

璩静在短视频中输出的这些言论和情绪,如同几把尖刀,每一刀都精准地刺向打工人最敏感的神经部位,导致很多打工人群情激愤,集体声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微博上的相关热搜

来源:微博 《听筒Tech》截图

作为璩静此前供职的单位,百度这次也遭到很多人的连带责骂和批判,以至于百度多年前发生的一些事件也被人翻了出来,比如魏则西事件、血友病吧事件等。

事情的变化也非常快,5月9日凌晨,璩静发出了道歉信;5月9日晚间,媒体从百度内部获悉璩静已从百度离职。短短两三天,璩静就从“百度公关一号位”变为了离职自由人。

一家互联网大企业的头号公关人员,竟然凭自己的一己之力,给企业惹上了一场公关危机,这实在太罕见了。

璩静终究是离职了,那么百度这波危机是否就算过去了呢?

璩静风波暴露出百度管理弊端

风波源于几则短视频。

今年五一放假期间,自带“百度大厂副总裁、公关一号位”标签的璩静,五天内发布了四条短视频,输出了很多备受争议的言论。

在第一条视频中,打扮精致的璩静严肃地说,“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又不是你婆婆,我也不是你妈,我只关心工作结果,我们的关系只是雇佣关系而已。”

谈到曾要求属下员工陪自己连续出差50天时,璩静说,“我比你大十几二十岁,我也没觉得苦;我有两个孩子,我没觉得苦,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说,你老公受不了。”

在另一个视频中,谈到有人写信举报自己时,璩静表示,“我只要发一篇小作文,就可以让你在这个行业里找不到工作,你试试看,你的名誉不扫地吗?”

这些充满“傲慢与冷酷”的管理者言论,加上璩静毫无温情的语气和表情,深深刺痛了打工人的神经。

此后,随着事情的发酵,不少疑似百度内部的爆料传出,据“内部爆料”称,自今年4月起,璩静就要求公关部全体员工开设个人IP短视频号,并限定发稿数量,她还在公司群里撂下狠话,同事如果不认同,就离职或降低绩效。

传出的“内部爆料”还显示,5月2日是法定节假日,璩静却要求同事当天在群里发布工作任务,她还在视频中说公关人员不能休假,并称自己曾经记得同事生日,但忘了自己孩子的生日,甚至忘了孩子正在读几年级,但她不会对此感到懊悔,因为“选择了做职业女性”。

由于此事在网上持续发酵,璩静5月7日删除了这几条短视频。不过,百度港股当天以108.3港元收盘,下跌2.1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币。

面对汹涌的舆情,璩静于5月9日凌晨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道歉声明,但公众并不接受,关于璩静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爆料”仍在网上不断传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璩静的道歉声明

来源:抖音APP 《听筒Tech》截图

5月9日傍晚,关于璩静从百度离职的消息传出,话题热度依然不减。

不少网友认为,这场风波看起来是由璩静个人言论引发,但作为璩静的用人单位,百度真的就没有责任吗?

璩静在道歉声明中提到,此前发视频并未征求公司意见,视频中高调地打着“百度副总裁”和“百度公关一号位”的标签,发表的言论和内容可以不代表公司吗?可以不经过公司同意吗?

还有网友指出,璩静在视频中提到,曾有同事家属写了300封投诉信,后来有疑似百度方面的员工称这是事实。如果属实,百度之前了解过这个情况吗?是否对其采取过相应的监督?

企查查信息显示,璩静在这次风波前已注册了深圳市哇咔哇咔文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时间为今年4月24日,法定代表人即璩静,另一名股东邹少欢是璩静在百度任职期间的助理,璩静持股90%,邹少欢持股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股东为“璩静”成立的公司

来源:企查查 《听筒Tech》截图

如果未经百度允许,璩静在职期间私自成立公司显然也不符合大公司对高管的管理,那么百度也应当在风波前就对其作出相应处理。

当然也有可能璩静注册公司时就打算离开百度,并趁离开前通过出格的言论为自己收获一波流量,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百度与璩静之间没处理好关系。

说到底,这次沸沸扬扬的短视频风波,不仅暴露了璩静个人的问题,也暴露出百度在用人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百度对此也有反思。

5月9日,百度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先进颁奖活动“百度骄傲”,此时也正是璩静事件掀起舆论高潮的时点,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等出席了这次活动,表彰了优秀员工并进行了内部讲话。

百度高管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大公司病与企业价值观等话题。李彦宏在表彰百度优秀员工时称,他们代表了最真实的百度。

崔珊珊在演讲中表示,大家最近可能都关注到了一些舆论和争议,可能还会“产生困扰甚至片刻的摇摆,但请大家相信,在百度,没有什么比简单可依赖的价值观更值得坚守和捍卫,舆论的喧嚣总会过去,而我们的自我革新永不止步。”

在百度内部,崔珊珊担任百度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并主导了百度OKR的落地实施。有消息称,当天在这次活动结束后,璩静正式从百度离职。

5月10日,有消息称,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或将暂时接管百度公关团队。从公开资料看,袁佛玉2018年作为副总裁正式加盟百度,全面负责公司的公关和市场工作。

短视频背后百度的流量焦虑

虽然璩静在道歉声明中指出,此次短视频是个人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次风波,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百度的流量焦虑,尤其在短视频领域。

根据网友爆料,璩静今年以来就强调,公关部门要重视短视频,甚至还为此去外面上了一门有关短视频操盘的课,回来后就开始大搞短视频。

该消息还称,璩静甚至跟李彦宏表示,以后百度公关部不再投钱给外部kol,要把百度公关部打造成网红IP,并要求全员拍短视频当网红,以至于把办公室变成了半个直播间。

虽然璩静是百度公关部的管理者,但公关部全面进军短视频属于战略层面的决策,不是璩静一个人能决定的,很可能得到了百度更高层的授意。

事实上,进军短视频也是百度近年转型的一项重点战略。

百度从搜索起家,一直以来都靠流量盈利,但现在的互联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流量已经开始向短视频和直播靠拢,而这方面恰好是百度的短板。

百度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向视频化转型,当时百度投资MCN机构牧云文化,并斥资36亿美元并购YY中国,一系列大手笔运作拉开了视频化转型的序幕。

但那时的视频业务已经很火,直播业务也越来越成熟,并成为了快速崛起的电商新模式,百度的布局有些晚了。

让百度更为着急的是,其他大厂的视频和直播业务也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

比如抖音、快手和腾讯,都有自己的短视频平台,阿里也曾捧出过李佳琦等直播带货顶流,就连在视频和直播业务方面落后了一大截的京东,去年底也高调推出了京东采销直播间,并在前不久尝试刘强东数字人直播带货。

有些互联网公司甚至是高管亲自下场做网红,比如小米公司的雷军,前不久就开启了直播;360创始人周鸿祎今年以来也频繁亮相,亲自拍短视频。

面对如此形势,百度有些坐不住了。

今年初,百度移动生态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百度文库业务部升级为BU(事业部),百度副总裁赵世奇从华为回归,以及内容生态平台总经理宋健于年前提出离职,相关业务汇报改为向百度APP总经理李小婉。

结合李彦宏新一年OKR可看出,百度希望借助AI拉动移动生态增长,核心手段之一便是变革内容生态,重点是推出短剧。

此前,有报道指出,在百度内部,短剧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百度管理层今年要求短剧的DAU和用户时长都要达标。

但不管是做短视频还是做直播,或推出短剧,核心要素是主播这个“人”,而百度似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有业内人士便指出,或许这也是璩静严厉要求公关部人员都要注册短视频号,并发表作品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百度推出的短剧内容

来源:百度APP 《听筒Tech》截图

在此之前,百度有过两次内容方面的转型,第一次是做信息流,第二次是做视频,但布时机都太晚,而且都是被动跟随。

这一次,百度布局视频和短剧也不乐观。

一方面,短剧早在2023年就站上了风口,现在已非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各视频平台都已进入短剧赛道,抖音、快手、B站等早已抢先占了用户心智,而有着巨大流量池的微信视频号同样优势明显,百度显然无法和这些平台比。

此外,百度也在加大AI电商方面的布局,但百度在电商领域没有积淀,而且阿里2023年就明确了2024年重推AI电商的战略。

在此背景下,百度的流量焦虑无疑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事实上,在新一轮互联网的流量大战中,百度已经落后了。

璩静此前作为一家互联网大公司的高管,却去学习“海参哥”的短视频速成课,虽然听起来有些讽刺,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对短视频业务的急切。

百度需要深层次的变革

尽管璩静已经离职,事情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于百度而言,此次事件显然值得沉思。

作为早年互联网三巨头“BAT”中排名最前的佼佼者,在新一轮互联网的搏杀中,百度也已经严重掉队。

早在2013年,百度便高调宣布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并于2015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但至今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百度另一个令外界非常期待、也最有可能扭转自身颓势的项目,是人工智能。

与百度开始进军自动驾驶的时间差不多,大约十年前,百度开始将积累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全面对外开放,并宣称全心投入AI研发。

外界对此充满期待,百度也成为国内AI大模型研发的较早参与者,被看作是AI领域的“种子选手”,但终究还是错过了成为AI先驱的最佳时机。

2022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随后,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不断进化,国产大模型也蓄势待发,并上演了轰轰烈烈的“百模大战”,但还是缺乏现象级产品。

这个时候,外界将希望几乎全部寄托在了百度的“文心一言”上,但2023年初紧急推出的“文心一言”,并没有让外界眼前一亮。

“文心一言”现在已进化到了4.0版本,有人认为“文心4.0版本综合水平与GPT相比毫不逊色”,但也有人对此存疑,李彦宏此前也说过,“文心一言”或许永远也追不上ChatGPT。

2024年春节刚过,两个海外AI巨头又扔出了两枚AI的“重磅炸弹”,谷歌推出的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1.5 Pro,将性能提升到了百万级别,完全秒杀OpenAI的GPT-4 Turbo;OpenAI发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 ,立即成为全球科技圈追捧的热点。

“文心一言”终究是滞后了,起了个大早的百度,还是错过了成为AI的先驱。至于原因,有人认为是技术水平欠缺;有人认为是战略决策不到位;也有人怀疑,百度前几年是不是真的ALL IN大模型了,也可能在研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犹豫。

也有熟悉百度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度重视技术,但对产品经理重视不够,一向缺少顶级的产品经理,所以很难实现在做好大模型技术底座的基础上,推出细分行业的AI“杀手级应用”。

事实上,除了AI研发方面滞后,百度其它业务也缺少创新,总体看少了开创性,更像一个热点的追随者。

早些年,今日头条图文内容做得好,百度也开始做内容,改变内容的分发模式,并推出百家号;近几年视频火了,百度的内容便开始向视频化转型;这两年直播电商崛起很快,百度今年表示要加大电商布局;看到去年以来短剧很火,百度今年初表示要推出短剧。

看到风口就去追,看到热点就去跟,好不容易在AI研发上率先行动,但未能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命运。

即便是百度原有的传统业务,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比如最传统的搜索业务,除了令人诟病的竞价排名一直存在外,现在用户想搜到有用的内容越来越难,搜出来的广告非常多,内容的准备性也有限。

社交媒体上,网友对百度产品的吐槽很多,不少用户表示,百度的产品体验不够好,老是强行要求用户下载APP,也有不少用户选择了其它搜索引擎。

5月11日,百度在其百度工会联合会视频号“百度同学“发布了MV《简单之风吹满地》,称针对扎心的“大厂病”,唱出了“捍卫度厂文化,让百度越来越好”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百度发布的MV《简单之风吹满地》

来源:“百度同学”视频号 《听筒Tech》截图

视频推出后,有网友指出,“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还有网友表示,希望经过此次事件,百度能够“正确做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图来自璩静抖音账号截图。)

参考资料:

1、《是谁干翻了百度副总裁?》,来源:《燕馆》;

2、《网红时代,百度掉队了》,来源:《电商头条》。

(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