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10天鲁豫晋冀部分麦区蚜虫发生发展气象风险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入春以来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适于小麦蚜虫种群增殖

麦蚜虫是农作物一类害虫,黄淮海地区为常发区,小麦抽穗后常集中穗部吸食麦粒中浆液为害,造成麦粒不饱满、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并可传播小麦病毒病,影响小麦品质。

3月以来,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气温偏高1~4℃,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降水偏少3~8成,部分麦田墒情偏差,温高雨少、田间环境干燥利于蚜虫缩短世代历期、产蚜量增加,导致麦田蚜虫种群密度上升较快。

二、预计未来10天华北东南部黄淮中北部小麦蚜虫发生发展气象风险

目前,华北大部、黄淮冬小麦处于抽穗至灌浆期,是蚜虫为害和防治关键期。预计未来10天(5月9-18日),北方冬麦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偏高1~3℃,降水偏少;华北南部、黄淮北部等地将有阶段性高温,土壤失墒速度将加快,河南中北部等地麦田可能出现旱情,高温、缺墒干旱将利于小麦蚜虫的增殖和大量取食为害。

根据小麦蚜虫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报模型和未来天气趋势预报,预计未来10天,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等地小麦蚜虫发生发展气象风险较高,其中河南中北部、山东中北部、河北南部及山西东南部气象风险高(附图),四省高风险区域占各省冬小麦面积比例分别为41.1%(233.5万公顷)、56.8%(227.4万公顷)、46.5%(103.2万公顷)、6.7%(3.6万公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图 未来10天北方冬麦区蚜虫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图

三、防治建议

华北、黄淮等麦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蚜虫发生动态,注意加强监测频次,及时查看田间虫量,避开9-11日大风天气,及时实施达标防治,合理喷药压低虫口密度,有效控制蚜虫危害,并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小麦优质稳产。

来源:中央气象台、中华粮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