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金融数据出来了,市场哗然,对周一的A股市场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来看下为什么说上个月的金融数据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先说M2,广义货币余额此前被不少人吐槽,特别是在3月份突破300万亿元大关后,“印”了那么多钱可不见物价上涨,钱都在银行系统空转。4月的M2虽然还在300万亿元以上,但比3月的304.8万亿元少了3.6万亿元,为301.2万亿元,也就是说市场上的货币余额不增反降。

代表现实购买力的M1余额同样环比减少,3月为68.6万亿元,4月缩减为66万亿元,少了2.6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量环比减少,同比增速同样收窄甚至下降。2024年4月的M2增速只有7.2%,不仅比3月低1.1%而且差于预期,M1更加夸张,同比下降了1.4%。在4月物价稍微有点起色的情况下货币居然开始“通缩”了,咱们现在可不像欧美那样在搞量化紧缩啊,纵观我国金融史M2、M1同时减少实属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更夸张的事情。

一般来说公布二季度第一个月(4月)的社融增量数据时央行会选择单月数据,比如在2023年4月的社融增量报告里提到的全部是4月这一个月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今年5月11日发布的2024年4月社融增量统计数据报告里没有这么做,公布的是前4个月,也就是2024年1月至4月的累计增量数据,如此表述可能是因为今年4月单月的社融数据实在不怎么样,写在公开发布的报告里太难看了,索性用累计数据规避掉。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可以通过第一季度的社融数据倒推出4月单月的情况,具体如下:

最重要的社融总量:前四个月累计新增12.73万亿元,4月单月减少2000亿元;

人民币贷款:前四个月累计新增9.44万亿元,4月单月增加3300亿元;

外币贷款:前四个月累计新增1523亿元,4月单月减少310亿元;

信托贷款:前四个月累计减少2126亿元,4月单月增加143亿元;

未贴现承兑汇票:前四个月累计新增1014亿元,4月单月减少4486亿元;

企业债券:前四个月累计新增1.17万亿亿元,4月单月增加500亿元;

政府债券:前四个月累计新增1.26万亿亿元,4月单月减少1000亿元;

股票融资:前四个月累计新增949亿元,4月单月增加18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央行公布的4个月累计数据转化为2024年4月的单月数据后就能发现问题了,原来4月全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是在减弱的,不仅没有借更多的钱,反而在不断还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我觉得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开头就提到了“钱”在银行系统空转。具体来说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凭借着规模和体量优势从银行那里以非常低的贷款利率拿到了贷款,转手跑到另一家银行存了起来或者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还高,企业玩起了金融,赚存贷利息差,资金便在银行内开始了空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低贷高存”空转套利行为的打击,尤其是针对一些银行手工补息等现象规范力度的加大让此前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减少,短期内有“挤水分”效应。一部分这种类型的贷款归还给了银行导致社融减少,这是积极的一面。

另一方面,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信心的匮乏确实在下降。

一来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消费欲望也不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愿意、也不敢扩大债务规模,最典型的便是4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总额负增长。

二来提前归还贷款意愿和行动增加。2024年4月居民部门贷款减少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18亿元,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减少1666亿元。减少负债的好处不只是节省下利息支出,降杠杆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4月社融负增长,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要追溯到19年前的2005年10月,已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

5月8日,《中国证券报》刊发题为《降准降息有空间 助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的文章,专家认为二季度降准的概率较大,同时进一步降低MLF和LPR利率的空间也有。结合4月负增长的新增社融数据来看官媒的文章也许是在为之后的降准降息预热,这应该是4月金融数据发布后的不多的潜在好消息,希望尽快兑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