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在湖南老家丁忧,本来一直在潜心研究学术,本想从此告别官场,做一个研究学者。结果不料接到了咸丰皇帝的上谕,要求他协助地方办团练,也就是地方武装,从而作为抵抗太平军的地方力量。

曾国藩刚接到上谕的时候,本来是想拒绝的,拒绝的理由主要有3点:

1,曾国藩在家是在守孝,守孝是最大的事,于情于理也不宜出山。

2,曾国藩是一个文官,并不是武将,所谓隔行如隔山,他对搞地方武装、带兵打仗更是一窍不通,恐怕无法胜任。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曾国藩已经看透了咸丰皇帝是个毫无能力,还刚愎自用的人,就算他肯出山,有咸丰皇帝在后面瞎指挥、乱掣肘,也很难有所作为。

因此曾国藩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而且这个时候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连续攻占了湖南湖北多地,就算曾国藩肯出山,恐怕也不可能挽回局面。

但是曾国藩最后还是出山了,这主要是靠他的一个好友点醒了他,这个好友就是曾国藩一生的挚友郭嵩焘。

郭嵩焘坚持认为曾国藩应该出山,他认为曾国藩以前在京城做官,总想做点事情,迫于当时形势,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现在出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正是曾国藩实现政治抱负的好机会。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太平军从广西一路北上,所到省份都已糜烂不堪,正是开创新局面,制订新秩序的好机会。曾国藩这才恍然大悟,最终决定出山为国家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咸丰二年12月,曾国藩正式出山,他先来到长沙,开始了筹建团练武装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湘军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以后的十几年时间,他都是湘军的曾大帅。

起初,曾国藩办团练主要以肃清当地土匪、到霸、地痞流氓为主要目的,以除暴安良为主要任务。在整个剿匪过程中,曾国藩表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和能力,对那些长年未能解决的土匪、地痞流氓毫不姑息,务求除恶务尽。

在整个剿匪除恶过程中处死的犯人及其多,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湖南当地几十年积聚的匪患都解决了。效果也非常明显,湖南一带的社会秩序很快就安定下来。

但有意思的是,对于曾国藩的这些工作,湖南的地方官不但不感激他,居然还很讨厌他,还给曾国藩起了个“曾剃头”(意思是处理犯人过于残酷)的外号来嘲讽他,曾国藩再一次陷入了被同僚嫌弃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他动了地方官员的“奶酪”,再一次打破了官场的潜规则,具体情况下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