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吾友虚空子立峰》

横断蜀道难,巫山云雨沉。
宽窄巷子深,墨白留诗韵。
人前举酒笑,人后死生问。
莫演川剧脸,遍座泪满襟。

【释】《哭吾友虚空子立峰》乃为悼念亡友。陈立峰,成都诗人,天主教徒,墨家之友,雅号“虚空子”,古道热肠,为人慷慨。痛惜其义胆诗韵却决绝而去,哀悼此人间红尘竟生无可恋。

“横断蜀道难,巫山云雨沉”。蜀地自然雄浑,人生道路艰难,人的情感世界 ,为何竟如这巫山云雨一般地低沉而变幻?谁不曾经历艰难与挑战。又有谁能不对生命的决绝感到悲痛与怀念?

“宽窄巷子深,墨白留诗韵。”成都的“宽窄巷子”,也如同人生一样复杂而深幽。中国画中的“墨白”,也如生死、悲喜的两极。立峰兄多少次穿过那幽深的宽窄巷子,多少次将诗韵留写于白纸黑墨之间。

“人前举酒笑,人后死生问。”人性究竟是怎样的复杂多面?在社交场合,人前谈笑风生 。在孤独的深夜里,人后拷问生命的意义。这又何止是立峰兄一人而已?只是立峰兄过于认真而已。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内心风暴,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每一个人,他的内心,对于他人都过于复杂与深邃。

“莫演川剧脸,遍座泪满襟。”川剧变脸一场戏,人生岂是戏一场。莫言君在台下坐。谁料谁是戏中人。自君离别后,怎忍看川剧脸。认识君之的,想起川剧 ,也已经泪沾衣襟了。我亲爱的朋友呀,如果你有什么悲伤,就尽情哭泣吧,千万不要在朋友面前隐藏你的悲伤。川剧变脸的事情已经让所有人心碎,你们再也不要掩饰悲伤。

《止楚攻宋赞》
战国纷纷狼烟起,

裂足裹裳救宋急。
公输门前辩大义,

楚王殿上说窃疾。
三百死士宋墙立,

九设机变干戈息。
披雨过宋无人知,

鲁班颂义称墨翟。

【释】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墨翟),曾成功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践行了非攻兼爱的道义精神。《止楚攻宋赞》赞扬了墨子的智慧、勇气与道义,以及他对和平的捍卫。这首诗是对墨子止楚攻宋精神的一曲赞歌。

首句“战国纷纷狼烟起”,迅速勾勒出那个时代的动荡背景,为全诗定下了历史的基调。

“裂足裹裳救宋急”,描绘了墨子闻讯后急于救援宋国的情景,这里的“裂足裹裳”说明他不顾一切、急速动身的状态,反映出其急公好义的性格。

“公输门前辩大义,楚王殿上说窃疾”,这两句概括了墨子阻止战争的核心事件。公输盘(即鲁班)是当时著名的工匠,曾为楚国设计攻城器械。墨子直接前往其门前,与其辩论战争的不义,体现了墨子以理服人的智慧。随后,墨子在楚王面前陈词,用巧妙的比喻指出攻宋如同患了窃疾(偷窃病)。揭露了战争对楚国的无益及对道义的违背。

“三百死士宋墙立,九设机变干戈息”,墨子不仅以言辞抗争,还准备了实际行动。史载墨子组织了三百名弟子,准备为保卫宋国而战,同时,他设计了多种防御策略(“九设机变”),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些努力最终使得战争得以避免,实现了和平(“干戈息”)。

尾句“披雨过宋无人知,鲁班颂义称墨翟”,讲述了墨子在成功阻止战争之后,不居功自傲,默默离开。他的高尚行为几乎不为人知,止楚攻宋的归途中,他冒着大雨经过宋国,在宋国城门口避雨,竟无人知是墨子。反而是鲁班深受墨子感召,颂扬称赞墨子的义举。墨子以他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墨家侠义,也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名与实的哲思。

【越调】小桃红·怀古

斗转星移天依旧,

惟白云悠悠。

你争我夺何时休?

逞风流,

二十四朝成古丘。

粉墨速朽,

舞罢还休,

留山清水秀。

【释】该诗歌为拟元曲《越调·小桃红》而作。感慨历史的沧桑变迁,赞叹上天的永恒宁静。历史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的感慨,寄寓了对历史治乱的批评和希望。

历史上无数朝代更迭,人间纷争与无止境地对权力的争夺,让人厌倦。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无论多么“风流”,最终都化作了历史尘埃中的“古丘”,世事无常,历史无情。历史人物华丽登场又谢幕,无论多么精彩的表演,终将随着时光流逝而消逝。不论如何贪恋权位,“速朽”皆是其不可避免的规律。一切喧嚣过后,终归于平静。为何由于尔等之贪念,玷污美丽之山河!人类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唯有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保持着它们的清秀与宁静,成为一种超越时代的价值与寄托,留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思考。为何不在纷乱之中,追求真理,道路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