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民来说,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大视野,也可以说牵一发动全身的因素,而美联储的加息与降息,对市场相关热点,以及金融市场走势都是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尝试分析美股的预警指标,这个很重要,否则投资会束手束脚,而对股民来说,降息过渡周期的热点选择,也很有规律性,合理策略是有必要的。
美股崩盘数据研究,哪个数据最可靠
美股会崩盘吗?这几乎是机构和媒体,每年都会提到的因素,而我们也分析过,如果单纯从市场波动率角度,以回撤30%作为指标,美股几乎是30年才有一次,而A股则每4年就有一次。我们可以从数据角度做一个研究。以标普500为例,所列举的数据包括市盈率,席勒市盈率(总市值/近十年市盈率平均值),股息率,通货膨胀率,债券利率,利润率,股债收益比,股息率债券收益比,过去5年,10年,15年,20年收益率等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00年至今,美股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00-1924:平淡的20年;1925-1929:超级大牛市;1929-1939:大萧条;1939-1949:平淡的10年;1949-1970:20年长牛;1970-1980:大通胀时期;1980-2000:20年长牛;2000-2003:互联网泡沫;2003-2007:小牛市;2008:次贷危机;2008-2024:15年的科技牛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美股百年历史上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熊市,分别是30年代的大萧条,70年代的大通胀,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每次都是新的因素,都是不同的,这是一种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通过席勒市盈率的历史百分位数据,可以发现美股崩盘和估值并没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在四次崩盘中,只有1968和2000年的估值偏高,而1973和2007年的估值并不算高,因此如果单纯用所谓的估值去判断崩盘因素,似乎不太有效,甚至还可能被局部的低估所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角度,相关指标更清晰一些,即通货膨胀有利于股市,不利于债市。过低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不利股市,有利债市。而如果是过高的通货膨胀则对股市和债市都不利。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失控的情况,1967年到196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从最低的2.43%涨到了6.2%,这导致了股债双杀。到了1972年,通货膨胀率又降到了最低的2.71%,股市也重新回到了1968年的高点,甚至又创了新高。随后再度失控,1974年的12.34%,这一次更惨烈,导致标普5002年跌了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一个角度,既然债市对经济相关度很高,那么,利用股债收益比来计算股市估值,这个就比较可靠了。股债收益比低于1是一个危险信号,如2008年时席勒市盈率计算的股债收益比则只有0.78,这意味着股市的投资效率下降。实际上,牛熊本身就是一种循环,如统计每次熊市开始之前5年,10年,15年,20年的收益率数据,我们发现在每次崩盘之前,美股都是先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牛市,具有非常强烈的均值回归的情况。如2000年崩盘之前的年化收益率基本都能维持在15%以上,1995-1999年时,加速到24%。其余几个崩盘的年份之前,收益率都是10%+。

  按照数据回测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包括股息差不多在9.5%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收益率过高,且持续的时候,就要注意过热风险了。为什么要分析美股?一方面是对外部大环境的理解,避免草木皆兵,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我们《投资组合系列》:https://paid.e.weibo.com/v1/paid/column/info?cid=27751510540中的有效补充,相比于A股脆弱,海外指数有很强的补充,对股民来说这是新思路,更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