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名叫杨瀚的人前往河南一位老人的家中,在对老人说明了前来的缘由和自己的身份后,老人掩面痛哭,几乎无法言语。

这位叫杨瀚的人,便是杨虎城将军的嫡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瀚和杨钦典

杨将军遇害之时他尚未来到人世,但是他经常从身边人听说祖父的英雄事迹。

知道自己的祖父是一位为了全民族团结抗战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是一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志士!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瀚愈发地想要了解自己祖父当年的经历,了解那段风云岁月,于是他开始四处寻访,想要弄清楚祖父的过往……

而这位河南老人名字叫做杨钦典,正是当年监狱的看守之一,也是57年前参与杀害杨将军一家的凶手之一。

一直以来,杨钦典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备受煎熬。因为他知道自己参与杀害了一位英雄,杀害了一位爱国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虎城将军

本来一般人见到杀害自己祖父的仇人,就算不破口大骂,那么谈话的氛围也是非常沉重的。但是在与杨钦典交谈了一段时间后,杨瀚不仅向这位老人赠送了礼品,还留下了自己的祝福:"祝您活到110岁。"

这不禁让人奇怪,不是一般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吗?

面对杀害自己祖父一家的凶手,杨瀚为何能够释然地祝福他长命百岁?

不仅如此,杀害了英雄杨将军的刽子手为何没有受到正义的审判?

其实一开始我也与大家一样很疑惑,杨将军一手促成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联盟统一战线的成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杀害他的凶手,不说千刀万剐但至少也要接受法律的审判吧?

可当了解了杨钦典的故事后,也就释然了,明白了为国家没有对他做出任何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1936年,距离丧权辱国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五年。东北的锦绣山河落于日寇之手,数十万百姓家破人亡。

可正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南京政府不思抗击日寇,反而一再坚持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一心联合蒋抗日的共产党进行所谓的"剿匪"行动。

蒋介石这种不顾外敌入侵,执意发动内战的行为遭到包括国民党人士在内的多数人的反对,可他仍旧固守己见。

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在张学良以及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带领下,在西安对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解决后

这次事件,最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迫于形势,接受了张、杨二位将军的劝谏,决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我国的抗战有着巨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事情圆满结束了,可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作为此次兵谏的主使者,日子却不是那么好过。

自古以来,哪个当权者会容忍一个反抗自己的臣子继续存在?

即使不夺其性命,也要削其权柄,张杨二人自然也没有逃过这个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与蒋介石

张学良少帅我们都知道,后来跟随蒋介石一起前往南京,被软禁失去自由。

但由于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特殊关系,和自己的身份影响,却也能过着那个战争年代比较富足的生活。

可是杨虎城将军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杨虎城既不是蒋的心腹嫡系,也不像张学良一样跟蒋介石有着特殊关系。

在“西安事变”后,他被蒋介石削去兵权并派遣出国考察。

一心报国的杨将军看着国内的百姓被日寇欺辱,大好山河沦陷于贼人之手,自然不肯一直待在国外。

1937年,在未征得蒋介石同意的情况下,杨虎城将军悄然回到国内。

可殊不知,蒋介石从未停止对杨将军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身边的特务汇报给了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对于杨虎城这种行为,蒋介石感到大为恼火,认为他这是不服从自己命令,再加上“西安事变”的事情,打算新仇旧恨一起算。

于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1937年12月2日,戴笠率领军统的特务在杨将军一家刚下飞机时将其控制,并软禁在了白公馆。

从此,杨虎城将军失去了自由,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生活在了条件恶劣的监狱内。

1949年9月6日,在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反动派即将垮台之时,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想起了这位曾兵谏他的将军。

记仇的他亲自指示特务,将杨虎城将军一家杀害!

被害的有杨虎城将军以及其子女,还有秘书宋绮云夫妇和他们年仅八岁的孩子宋振中。

真是无法想象,国民党的刽子手居然能对年幼的同胞下此毒手!

这是事情的大背景,我们接着来看看属于杨钦典自己的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杨钦典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农户世家,如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生活是艰苦的。

在那个军阀混战不休的年代,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出身非常贫寒,但他也是幸运的,至少他没有饿死,没有被战火夺去生命。

长大后,杨钦典为了谋生,选择投身于行伍之中成为一名大头兵。

在那个战争年代,一个人若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好的选择就是参军,通过立战功升官发财。

就算不能官运亨通,至少在军队中能吃上一日三餐。

1940年,在杨钦典的努力下进入了西安军校的教导团,并在毕业后成为了骑兵部队中的一名大头兵。

作为一名军人,他本应该去往前线杀敌,抗击日寇,为了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但他却阴差阳错地被挑中成为了蒋介石警卫团的一员,没有踏上战场。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也许杨钦典会成为蒋介石的近卫,并因此升官发财。

可是1945年的一次调动改变了事情的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公馆

杨钦典被一纸调令调往了重庆的歌乐山集中营,这正是关押杨虎城将军一家的白公馆所在地。

歌乐山集中营在当时可是恶名远扬,在这里关押的都是国民党口中所谓的"政治犯"。

这里的“犯人”每天都会遭受特务的严刑拷打,生活环境更是恶劣至极。

其实这些国民党反动派口中所谓的"政治犯",很多都是我党的爱国人士,“政治犯”只不是他们用来打击排挤异己的借口罢了。

在与所谓的"政治犯"朝夕相处之间,杨钦典深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下接受了正确的思想。

杨钦典心中渐渐明白,共产党“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党的封建官僚主义最终只会自取灭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画 狱中的革命志士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杨钦典经常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帮助监狱中的革命志士传递情报,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减少了对这些革命志士身体上的摧残。

不出杨钦典心中所料,在人民的支持和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下,解放战争的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全国解放近在咫尺!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进南京总统府,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败局已定的蒋介石,随同自己的嫡系坐上了逃往台湾的飞机,企图以台湾作为基地实现自己"反攻大陆"的白日梦。

在临走之前,狗急跳墙的蒋介石,对关押在集中营的"政治犯"下达了屠杀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